在超力安排的人生折腾中,男女平衡是造物主设计得最为神奇和巧妙的平衡。超力在人体内植入的爱欲和食欲这两种本性,是人生中最不会感觉厌倦的。一个大学教授演讲,听一次就不想再听了;一本世界名著,或者一部世界顶级大片,看一遍就不想再看了;一种游戏,玩一回就不想再玩了……唯有情爱和吃饭,永远不会厌倦。难怪孟圣人在讲人性的时候,要举食、色二事为例,说“食色,性也”。男女平衡最主要的循环关系是情爱和性爱,在情爱和性爱上男人需要女人,女人也需要男人。男女是一对矛盾,经过以情爱和性爱为主要内容的循环折腾,男女关系就实现了平衡。男女之间的情爱和性爱平衡,这个力量太强大了,除了成佛得道,世间几乎没有任何妙法能够阻挡这个平衡力量。我们从藏传佛教伟大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平衡力量的势不可挡:
曾缄七言译本——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人边。于道泉白话译本——我往有道的喇嘛面前,求他指我一条明路。只因不能回心转意,又失足到爱人那里去了。
曾缄七言译本——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于道泉白话译本——我默想喇嘛的脸儿,心中却不能显现;我不想爱人的脸儿,心中却清楚地看见。
曾缄七言译本——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于道泉白话译本——若以这样的“精诚”,用在无上的佛法,即在今生今世,便可肉身成佛。
曾缄七言译本——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于道泉白话译本——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份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超力设计男人和女人相爱和做爱,这个矛盾、循环和平衡的关系太巧妙、太神奇、太伟大了,它不仅平衡情爱和性爱本身,也在不断打破平衡,制造新的、永不怨倦的人生矛盾,最后又通过循环实现各种各样的平衡。从人性爱恨角度看,可把中国五大名著分为三类:一是《红楼梦》和《金瓶梅》,属于“爱”的一类;二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属于“恨”的一类;三是《西游记》,它是一部佛经,讲超越矛盾、超越爱恨的,属于“超”的一类。如果没有情爱和性爱,就自然没有《红楼梦》和《金瓶梅》。由此可见爱、恨之间也有平衡,而且男女之间的情爱、性爱平衡,还是实现人间和平这个平衡的根本。超力为了世俗人生真正实现它所设计的情爱和性爱平衡,还规定世上的男人和女人数量正好相等。如果世上的男人和女人要同时配对来相爱、相交,那么没有一个在配对时需要女人的男人找不到女人,也没有一个在配对时需要男人的女人找不到男人。超力在设计人间的平衡关系时真是煞费苦心啊,从情爱和性爱的质量平衡到男女相等的数量平衡,都考虑得十分周到。
这个异性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也是贯通在整个动物界。比如你把一头公猪和九头母猪放到山上去,十年之后上山去看,不管公猪、母猪一共有多少,但绝对是公猪和母猪一样多;同样你把一头母猪和九头公猪放到山上去,十年之后上山去看,不管母猪、公猪一共有多少,但绝对是母猪和公猪一样多。
人生折腾的最高法则是矛盾、循环、平衡,人生最主要的平衡关系有生死、顺逆、贫富和男女等。这些平衡关系是超力对世俗人生的规定,很多人都难逃这些平衡关系的束缚。人在超力规定的平衡法则内生活,就要经历生死、顺逆、贫富和情爱、性爱等喜怒哀乐的折腾。而快乐与痛苦渗透在这些关系中,其本身又是一种循环,又是一种平衡,可谓大循环里有小循环,大平衡中有小平衡。
除了以上四种平衡,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平衡关系,还有很多很多,可谓百千万种,这里难以一一陈述。我悟觉超力规定世事的最高法则是矛盾、循环、平衡,由于长期观察和揣摩人生的这个超力法则,以至每日每时看人看事,矛盾、循环、平衡法则都会进入直觉之中。比如今天晴空万里、红日高照,那么昨天或者昨天的昨天必定是阴雨绵绵、太阳隐藏。我想这是一种天意的平衡,因为未来的日子太好,所以必需一个太坏的日子作为铺垫和担保。平衡本身是一种矛盾,是用矛盾事物来相冲相抵(循环)以求得平衡。在我的老家农村,至今还遗留一种红白之事同时举办的习俗。如果年轻人的婚期经过八字先生看准,可是在这个大喜日子到来之前,遇到男方的老人去世,那就把结婚的喜事提前到丧葬期间来举行。说明在这个传统的习俗中,早已渗透了平衡的法则和期求。在人的本性中,也渗透着矛盾、平衡的法则,比如有一失就希望有一得;而有一得呢,虽然你害怕一失,那个失去依然不可避免。虽然所有人在得到之后都不愿意失去,但某种形式的失去却是一种天意必然。根据矛盾、平衡的法则原理,人生的过程一般是大得大失、小得小失,这个得失本身是一种循环,通过得失来解决矛盾,实现平衡。如果你不希望大起大落,而喜欢过一种平静安康的生活,那么在你平安快乐的日子里,就应该有一些失去。面对小的失去不应沮丧怨气,而应该高兴欢喜;因为如果把细小的没有实现的“失去”积累起来,就像把“债务”积累起来一样,终有一天会承受不起那个大大的“失去”。
那么一个人能不能打破平衡,在生死、顺逆、贫富、情爱、性爱等生活中做到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呢?这个当然能够做到,那就是超越知识、破除我执,就是前边所讲“反者道之动”的第二个内容。痛苦是因为执著于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信息,那么快乐的大法就是超越知识。我们对死的畏惧不是源于死的本身,死是人生最简单的事情,眼睛一闭就完事了。可是人们为什么会对死亡产生恐惧呢?这是因为人们知道和识别了死的可怖信息,而不能泯灭死生,因此死的痛苦是被可怖的死亡知识折腾的结果。人生顺逆也是一样,逆境中的痛苦是因为我们认为那是逆境的结果,是那个逆境的知识在折腾我们;如果能够超越知识,以乐观姿态去应对和欣赏逆境中的生活,那就自然没有痛苦了。好友李映颛先生说,“天灾人祸平常事,大悲大喜凡人心”,只要我们站在出世的人生制高点上,看清世俗人生的内容和意义是知识折腾,那么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便不会跟着世俗凡夫去大悲大喜地折腾。有的穷人没有富人那样的快乐,是因为他执著于贫穷的知识,如果他超越这个知识,就能像富人一样快乐;同样有的富人没有穷人的快乐,也是因为他执著于富人的知识,他同样可以超越富人知识而获取穷人的快乐。情爱、性爱中的痛苦,主要是执著面子、自尊、道德等知识观念,把这些知识的束缚解开了,情爱、性爱就是最纯粹的快乐。
被别人否定所带来的痛苦、绝望,其实也都是自找的,是自己扔给自己的刀。如果像菩萨那样有定力,恒一不变,有什么烦恼能够恼到自己呢?本来就不存在刀子,就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人生有两种境界,一是有我,还需要不断打扫尘埃的;二是无我,已经脱离了一切的相,如去如来。肉体上的痛苦,其实也是折腾知识,不过是肉体感知的知识。我们在前边已经谈过,任何折腾,都是折腾知识。但是很多人不会相信我的说教,无法做到超越知识。
世上总是有人能够脱离凡俗、超越知识,也总是有人要瞎乱折腾、不能超越知识;总是有人总是快乐,也总是有人总是痛苦;总是有人会相信我,总是有人会不相信我——这也是超力规定的平衡,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平衡,这是其一。第二,我讲的超越知识,只是阅读、说教或者相信的话,根本没有用,只不过是“道可道”而已。这是一个修行的问题,需要把“道”落实在“德”的行动中,在真修实证中去感悟快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