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能否启动我国经济?


             发展旅游业能否启动我国经济?

                      吴苦禅

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近几年出现滞缓现象,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发展旅游业当作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把巨额资金投向旅游业,试图让旅游业代替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这几乎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共识。

似乎是天随人愿,自去年秋冬以来,旅游业确确实实火爆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春节期间,外出旅游者更多,许多城市人潮汹涌,一些热闹的步行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据国家文旅部统计,今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都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

于是,有人就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能,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果然如此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固然如此,人民群众确实希望提升生活品质——谁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呢?但是,这并不是现实的市场需求,现实的市场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要是没有钱,希望再强烈也没有用。

不能否定,许多城市在投入了巨额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广告费用以后,旅游业确实显示出百花凋零之时一枝独秀的景象。但是,目前显得红红火火一派繁荣的旅游业能否持久呢?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旅游业的一时繁荣,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某些既有钱又有时间的群体确实有旅游需求,特别是国家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的特点是收入高,旱涝保收,而且有相当充裕的闲暇时间去旅游。第二,刚刚过去的几年受疫情的影响,旅游受到阻遏,疫情的封控过去了,现在的旅游热只不过是对三年疫情封控的一个反弹。

我们不妨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占人口70%的工人农民,还有那些日日夜夜风里雨里在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他们有条件出去旅游吗?显然,旅游消费目前在我国还不是大众的消费,对许多人甚至是一种奢侈性消费。由于疫情期间旅游受阻的反弹,这种消费目前还能呈现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种小众的消费需求终究是十分有限的,有条件旅游的那些阶层也不可能天天出去旅游,因而旅游业目前的繁荣是不可能持久的,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不久就会降温,降到同样冷冷清清的状态。

那么,陷入滞缓的国民经济应该怎样做才能重新启动呢?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不是生产决定后面三个环节,而是反过来,是最后一个环节消费决定生产,而决定消费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一般地说,分配越是趋近均等化,消费总需求量就越大,因为人们只有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这种基本生活问题以后,才能产生对旅游之类的高端需求,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分配的均等化达致总量的最大化,这在数学上是可以推导的。可以断言,在6亿人口每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的情况下,要维持旅游业的长盛不衰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国民收入进入一个合理分配的区间,既要保持市场竞争造成的贫富差距,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不仅是旅游业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也是一切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

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实质上并不是什么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不足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贫富差距过于悬殊,这是我国经济几十年高速发展以后陷入滞缓的根本原因。从而我们应该对症下药,着手改革不合理的分配体制,厉行法治,消除行政权力和腐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让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机遇和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决定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这才是重新启动经济的唯一有效杠杆。

其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调节和缓解这个矛盾,乃是启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进一步说,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民收入公平公正的分配,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立国宗旨,因此,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立国宗旨的要求。遗憾的是,无论是从上到下的各级政府官员,还是那些学富三车,中外兼通的经济学家们,都不见有人站出来提出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

至于如何解决分配问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不是这篇短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更不是本文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202434日稿,5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