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普适的价值观:宪法,法律,规章制度,文件,规则是需要遵守的,但是在现实实践中会出现两个极端,一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等制订是否科学?目前来看缺乏一个有效,及时的检验标准,最多只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再不断的修订,更多情况的就是按照既有的执行,比如物业费问题,空置与居住收费竟然是一个标准,从常识以及成本分担的角度来说都是讲不通的,但是一直执行着,成为物业的尚方宝剑,而另外一方面规定物业所应该提供的服务却疏于监管,另一个极端就是有法律法规了,但是在现实中,却绕着法律法规,甚至还违反法规法规行事,并且还大行其道,现在的问题是:该不该遵守规则了?以及谁将是遵守规则的依靠?
我们看到反腐倡廉,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三大行动都取得了一些成效,而最有成效,最得人心得当属反腐倡廉。反腐倡廉与脱贫攻坚正好剑指两个极端即不当得富与无机会致贫,此举极大的维护了公平正义,往实现均机会,共同富裕的道路前行。其实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人身上,只有人得到发展与成长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做什么事都要以人为本,资本市场最近提出以投资者为本,就是这一价值理念的回归。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有大量怨气,一方面应该让其释放出来,另外一方面针对普遍反映的问题要加以重视,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快速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书面上高度重视,却在现实中推诿,久拖不决或者大事化小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与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是有的放矢的,而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也是有此背景意义的,但依据我的观察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一方面大量的问题悬而未决,只能在互联网上释放,生疑,比如顾雏军案,黄自然案,另一方面大量接访活动有没有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所遇到的难事,烦心事,真实的满意度如何?这些都需要做实实在在的工作的,甚至有时都需要上级督导,强力纠错纠偏才能化解的。
回到起初的问题,该不该遵守规则?按照过往及现在的体制与市场环境,遵守规则只会置己于尴尬甚至不利的境地,而不遵守规则难以过心理关,最终他们的选择是坚守规则,并且二十年未成改变,相信未来20年也会是如此。特别是在人社部60号文已经明确指出职称评审标准是:先立后破,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也是如此,我们会选择坚持,不为别的,只为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