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友写信给我,说按照陈老师说的,一个人修行太重要了,那么有一个问题:就说修行啊,我只想救自己,人都是要自己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够救自己,这样做对吗?
我告诉她,救自己也不错,佛家就有大乘、小乘法门,小乘要求独善其身,把自己管好,每个人都把自己管好,整个人群关系就和谐平衡了。但我比较倾向大乘法门,根据我的做法和体会,人要执著地自己救自己,是救不了的,自救的路会越走越窄,天空会越变越暗,自己会越救越孤独。所以佛家大乘菩萨不舍众生、不住涅槃,我习惯这个法门,可能与我喜欢主动与人交往的性格有关。但是我也不能把自己的做法强加于人,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都叫方便法门,随缘随行、自在方便就好。
一个人可以尝试认真和好好地救自己,可是当救不了的时候,要学会放下,学会STOP,斩断贪嗔痴,然后忘我地去救别人。在救别人的过程中,当感觉自我不存在,没什么可救的时候,即去掉分别我执、俱生我执之时,会突现梦醒一般地的觉悟——啊,自己得救了,运程完全改变了!救人之法其实很简单,成本也非常低廉,有时不费吹灰之力。例如只是一个简单的微笑,热情地与人打一声招呼,礼貌地称呼别人,主动地对别人表现友善,使周围关系和睦,高兴地与别人交往,使别人愿意与自己交往,放下与别人的过节——这一切已经足够将别人和自己的运程改造。只有一种人会成为你真正和长期的朋友,就是你能够发现、欣赏和扩大其优点的人。有些成功人士几十年后还会说,当年是谁欣赏、鼓励和支持他,这些欣赏、鼓励和支持者就是救人的救星和佛菩萨。李居明在《密宗启蒙》一书中说,“最好相信世上真的有佛菩萨能拯救你”,做这样的佛菩萨没有门槛高低,地位和金钱可以缺乏得像乞丐一样。我们每天做这些细微的救人的事情,就是修道修行。有的人今天念什么经,明天念什么经,今天这里烧香,明天那里拜佛,弄得一套一套的,其实可悲可怜,把佛的根本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修佛不是要专门到寺庙里参拜泥菩萨,也不是要专门花时间来念经打坐,而是主动、友好、和谐、礼貌、赞美地与活人交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本身就是生活,本身就在生活之中。你需要的只是一个觉悟和心态的改变而已,所以李居明说“改运必先改心”、“修行不在于某时某地,修行是在心中”。李居明还说:“修行不需要你另外腾出时间,就像你吃饭睡觉一样,当成你每天必做的事——你利用每天坐车的时间念经,于是坐车便是修行;你被上司责备,这是你的修行;你被人解雇,这是你的修行。所以,你无时无刻不在修行。有些会员在怀孕期间,仍然修行。当家庭发生问题的时候,那也是一种修行。任何人任何际遇都是修行。”净空法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中也说:“罪福、善恶在一念之间。所以你一念觉,到哪里修福,哪个地方不是修福之处,哪个时候不是修福之时,哪一桩事不是修福之事?问题是你觉不觉悟。”
自救者其实是一种很自私的人,即便成功也是充满悲壮、让人怜悯。偶尔看到电视上讲某个成功者,曾经多么痛苦、多么努力,把台下观众弄得直掉眼泪。这种成功不要则罢,成功有何用呢?你那么痛苦地去成功,还不如乞讨度日自在啊,人人都学你这个痛苦的样子去成功,那人间岂不成了炼狱!我们通过救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救一个不能救人的人是没有价值的,那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你消失了也不会有人惋惜。人在执著地救自己的时候,其实只为一个东西——面子。早期佛教徒都靠托钵乞讨为生,目的就是要放下面子。俗世凡夫都是“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的苍生动物。当把面子放下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大自在的境界。死要面子的人,其实是在为一群傻瓜活着,当然自己也是十足的傻瓜。李居明说:“你是一棵树,你会经常埋怨天空很高,却不知道你已经离开地面很远。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很好,为何你仍要感到不满意?虽然你失业了,但你还没有穷困至行乞度日。即使你要每天行乞度日,你也可以‘天为被,地为床’,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如果你真的要行乞度日,我觉得这样比坐牢还要好一些,因为你仍然可以拥有自由。如果你真的坐牢,你何不利用坐牢的时间考取一个博士学位呢?”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救别人,其实也是救自己,是通过救别人来救自己,而且是救自己最好最有效的办法。所以我特别赞赏我所理解的大乘佛法——大悲之义在利他,以慈悲为怀,怜惜苍生,救助苍生,生生死死都开开心心、慢慢悠悠地救他人。救人救到一百岁不够,可以祈求佛菩萨让自己多活二十年,人要祈求长寿,只有活着来救人才会得到特许。只为自己活着,不会拯救苍生的人,他的价值是极小的,别人不会帮他,佛菩萨不会帮他,他的自救便末路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