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滑增速创下新低,苏州银行盈利能力堪忧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拼资产规模、更要拼资产质量。作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排名位于第一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苏州银行也因为其资产质量相对较高,而受到业界关注。

以涉房贷款不良率为例,近年以来,压低该数据指标,是苏州银行的重点工作。得益于此,该行2022年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4.55%,较2021年的6.65%下降了2.1个百分点。

而从2023年第三季报数据来看,苏州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来到0.84%,环比下降0.2%,更是创下上市以来新低。

不过,评估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成长性,苏州银行的一些短板,也足以致命。例如,作为衡量银行或金融机构财务稳健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指标,苏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在下降。与此同时,其营收增速不断放缓。时至2023年第三季度,苏州银行的营收更是出现了罕见下滑。

因此,此前被投资者视为优质投资“标的”的苏州银行,也逐渐让投资者失去信心。甚至即使在高管增持的情况下,也没有保住其股价上扬的态势。

业绩下滑颓势难止,盈利能力存疑

抛开苏州银行一直以来的资本充足率掉队等老大难问题,苏州银行最让投资者担忧的,是其业绩增长正在逐年放缓,而2023年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单季度营收下滑。

据苏州银行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苏州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81%,相比2019年-2022年同期的增速25.26%、11.19%、2.25%、11.49%,已经大幅放缓。

而单看苏州银行第三季度营收,该项数据更是呈现负增长态势,同比下滑4.96%至29.18亿元。录得如此差强人意的业绩数据,或许与其三季度零售金融的表现不佳、以及触碰房地产风险、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拖累”等有关。

与营收增长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州银行的盈利能力数据更为“好看”。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62亿元,同比增长21.36%;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8亿元,同比增长22.19%。

get?code=MGEzNDQxMTJmOWMwYmNkNjJkNDI4OTkzNjQ3NTdhOTMsMTcwNzQwMjkwNDU2NQ==

只是,仔细梳理苏州银行的财报,却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或许需要推敲。其中,减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投资收益增加等相对“灵活”的数据,就被指可能存在“水份”。

最明显的问题体现在,此前苏州银行就因为超500%的拨备覆盖率而被指有隐藏利润之嫌。虽然2023年第三季度,该项数据已从530.81%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524.13%,但是依然十分存疑。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营收出现负增长之外,苏州银行的实际盈利能力,也十分令人担忧。例如,受经济宏观因素的影响,银行业净息差整体下滑已是大势所趋。

而前三季度,影响苏州银行利息收入的净息差同样在下滑。要知道,苏州银行的营收主要由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两部分构成。而其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88.72%。因此,净息差的下降,对其该项收入以及对应利润的影响不言而喻。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苏州银行净息差较上半年下降0.3%至1.71%。而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07%,相比上年年底下滑0.16%,该下降幅度,甚至在江浙沪地区银行中仅次于张家港行,排名第二。

实际上,对比同行,苏州银行无论营收增速,还是净息差,一直低于江浙沪城商行平均值。据苏州银行及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苏州银行的营收增速,在江浙沪地区仅排名第8,且相比2023年中期下降一位;并且与第7名浙商银行增速相差超过2%。

而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22%、1.91%、1.87%、1.71%;同期,江浙沪地区城商行平均值分别为2.28%、2.17%、2.07%、1.79%。

资本充足率滑坡老生常谈,对公贷款增长是把双刃剑

除了前文提及的一些核心业务指标外,资本充足率也是衡量银企核心资本与其风险敞口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而且,也反映了机构可以承受损失的能力。

据观察,因为二级资本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商业银行在确保一级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会更倾向于发行二级资本债。例如,2023年12月,苏州银行就因媒体报道称,将发行4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的消息,而引来市场关注。

只是,苏州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却并不占据优势,不仅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表现也是中规中矩,而且在不断降低。数据显示,苏州银行的该项指标已由年初的9.63%降至9月末的9.37%。

get?code=OThmMTZkMTI4ODIyYzY1N2NmYjU2NzZkNTdjNDkzM2QsMTcwNzQwMjkwNDU2NQ==

实际上,苏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并非一朝一夕。甚至早在2013开始至2018年多年时间内处于多连降的状态。尽管2015年出现短暂回升,但是此后又接连三年一直下降。由此可见,苏州银行资本充足率滑坡问题由来已久,堪称老生常谈。

除此以外,业内人士还较为担忧,在一些商业银行不断加码零售业务的同时,苏州银行近年以来的对公贷款业务却在高速增长,该部分业绩的增长,也可能在为公司增加业绩“作出贡献”的同时,为其资产质量带来风险,甚至得不偿失。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苏州银行在总营收同比下降的同时,对公贷款却较上年末增长了13.19%。

据了解,对公贷款是指银行向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等非个人客户发放的各类贷款,主要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贴现等。实际上,对公贷款也是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而对于企业与社会而言,对公贷款也是银行为实体经济、市场主体资本赋能的重要手段。

不过,对于一直在资产质量方面“名声在外”的苏州银行,对公贷款业务的增长,却未必全是好事。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虽然对公贷款有利于促进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苏州银行在企业界的品牌影响力,但是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其营收下降与对公贷款增长互为因果。

例如,由于非息收入减少,苏州银行为了保持盈利水平,就需要加大对公贷款的投放力度,以获取更多的利息净收入。但是与此同时,因为该部分占比过高,导致其资产结构不够优化,资金成本过高,因此影响其整体营收水平。

此外,由于对公贷款一般授信额度高,因此占用的资产也更多,带来的风险也更大。尤其是营收下降与对公贷款增长,都将有损于苏州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稳健。

因此,倘若苏州银行由于对公贷款增长过快,甚至对其形成依赖,其资产风险也可能会上升,此前招行等企业的信托产品,频繁踩雷地产企业,便是前车之鉴。由此可见,苏州银行对公贷款增长,是把双刃剑。

高管动荡内控混乱,频“吃”监管部门罚单

苏州银行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佳,或许也与其公司高管动荡,行长、副行长接连辞任有关。8月14日,该行执行董事、行长赵琨辞职;9月26日,副行长魏纯辞职;10月16日,原副行长王强出任行长的任职资格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银行的高管变动并非只是集中在2023年第三季度。例如,在更早的2023年2月,苏州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兰凤因年龄原因离任,由崔庆军接任。

与此同时,苏州银行还是监管部门罚单上的常客,由此也暴露出苏州银行内部管理或许存在漏洞。例如,早在2021年初,苏州银行因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被银保监会苏州分局罚款50万元。

get?code=MWRmMGE2NWQ2YmE4MTNmZDgzYTUyNTQzMzIxZjQxMDYsMTcwNzQwMjkwNDU2NQ==

当年6月,苏州银行宿迁分行也因资金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被罚款30万元。而2022年底,苏州银行因提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统计报表等多项违法事实被监管机关警告并被罚款122.2万元。

而第三季度的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无锡监管分局发布了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苏州银行无锡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项目贷款管理不到位,被处罚款75万元。

此外,近几年来苏州银行频繁被爆高管涉短线交易、员工骗贷等风险案例也屡见不鲜,由此也暴露出苏州银行内控管理、信用风险等方面还有较大优化空间。

结语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中的实力玩家之一,苏州银行是一个话题性很强、媒体活跃度很高的商业银行之一。这家银行的优势在于,其资产规模增长平稳、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其不足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内部管理层动荡不安,业绩增长逐渐显出疲态。与此同时,由于苏州银行在内部控制、规范化经营等方面存在疏忽,因此也经常因违规被罚而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苏州银行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受损。

加上苏州银行营收增长放缓、资本充足率下滑等问题由来已久,说明此类问题并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都是苏州银行难以摆脱的焦虑。而苏州银行未来的发展,或许亟待转型,从而找准目标有的放矢。

但愿有一定发展潜力的苏州银行,有朝一日能突破困境,重回业绩高速增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