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养心》:全景式创新型中国社科文著


《辩证养心》:全景式创新型中国社科文著

 

《辩证养心》,作者李崇军,于20236月由线装书局出版,电子书号(ISBN 978-89536-126-3),纸质书配合光盘使用,有15章、30万字、447页,在光盘上标价,现在淘宝、抖音和拼多多等线上有销售。

作者简介

李崇军,196012月生,汉族,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197911月至1981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某团服役,19819月至1984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陆军学校学习了三年,获得大专文凭,19848月至19947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乐山市支队曾任排长、指导员等职务,19948月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四川省洪雅县纪委、洪雅县行政服务中心、洪雅县工商联(商会)等单位工作,曾任洪雅县纪委党风廉政室副主任,洪雅县行政服务中心纪检组组长,洪雅县工商联(商会)副主席(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202012月退休,享受一级主任科员待遇。

创作根基

作者在军校学习了三年,其中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政治理论。

作者在军队15年,在纪委、行政服务中心和工商联等单位工作了25年,其中既有许多工作经验又有许多工作教训。

作者于2002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监督手段》,荣获“眉山市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由此激发了作者社科理论研究的热情

作者学习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政治书籍。

作者对《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和《鬼谷子》等古典文著进行了一定理论研究。

作者认真学习、思考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5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其中讲“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由此创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前进的动力!

作品简介

该作品属大众类、益智类、社科类读物,具有较强的辩证性、哲理性、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简明性、启发性、可读性、通俗性、知识性、深刻性、广泛性、继承性、创新性、现实性和实用性。

该作品始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方法论,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了用联系的、全面的、运动的、矛盾的、逆向的、“两点论”或“重点论”等辩证思维方式方法,分析、理解了当今人心、人性或人类社会的许多矛盾问题

该作品的主要内容有:进行了“认知人心”,即“认知心”、“认知心理”、“认知心态”、“认知心灵”和“认知心情”,探究了“六大养心”,即“心智养心、美化人生”、“理性养心、善待人生”、“内涵养心、升华人生”、“辩证养心、智慧人生”、“情商养心、幸福人生”和“乐观养心、快乐人生”,辩证解析了十三个矛盾问题,即“养心和养德”、“暴政和仁政”、“王道和霸道”、“正道和邪道”、“君子和小人”、“求人和求已”、“强者和弱者”、“人治和治人”、“治本和治标”、“利人和利己”、“方圆”、“阴阳”和“奖惩”等。

该作品的鲜明特色:“追求真理,放飞思想!全新视野,颠覆认知!深度哲文,匠心独运!”

该作品的主要作用:促进人“辩证养心”、“辩证养德”和“辩证养智”,提高人“情商”、“德商”和“智商”,赋予人智慧、提高人素质、引导人修养、改善人关系、纠正人错误、化解人矛盾、增强人能力、美化人心灵、造就人幸福。

该作品引用了近200个哲理故事,以讲故事、讲哲理、讲现实的方式探究养心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基本做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求真务实、推陈出新、正反结合、首尾呼应。

评价作品

《中央党校教授林晓光作序》的内容反映:该书是益智类、大众类、社科类读物,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的先进人文思想,所讲述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们的智慧情商、为人处世等一个个饱含哲理的故事,诠释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创新社科理论,研究现实问题,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求真务实、推陈出新、逻辑严谨、语言顺畅、雅俗共赏,是一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创新性、趣味性、可读性、通俗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好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刘茂才作序》的内容反映:作者是以讲故事、讲哲理、讲现实的方式研究理论问题,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求真务实、推陈出新、正反结合、首尾呼应。总之,我对这一部巨著是高度评价的,至今为此我还没有见过这类著作,所以如能与读者早日见面确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一部好书。

中国国学协会终身副主席李振华写了一篇评论文,其内容反映:《辩证养心》集世界若干贤哲“句典”,讲故事说哲理的书仅此一册,把升华人性故事化为生命智慧流传的也唯此一书,所讲述的养心学、读书学、人性学、用权学、养生学和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们智慧情商结晶等的故事,亦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合思想、修正错误,发扬将来作借鉴参考。这一精神财富对于复兴民族功不可没,值得学习收藏。

张网友出资400元买《辩证养心》,看了之后,于2023年11月6日,与作者微信聊天对此书的评语:应时势之变,立正确之观,解人生之感,鉴处世之宝,燃精神之火,探美好之期。读之,解忧、解渴、解惑、解放,然后写了一篇文章《全景式修身养心百科全书——读后感》。

田网友看后《辩证养心》的评语: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我看了茅塞顿开,点醒了我人生的方向,感谢作者李先生,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推广。

海网友看后《辩证养心》的评语:该书“引经据典”来阐述理论,值得一看。

N网友看后《辩证养心》的评语:本书系统讲解了修身养性的过程,运用大量的事例有力的论点。论据充分,论点鲜明新颖且有说服力,不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创新理论   

《辩证养心》既是一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著,又是一部创新中国社科理论文著,该文著的内容、内涵或理论领域既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易学文化、道学文化和儒家文化等,又涵盖了中国社科理论之中的心学理论、道学理论、哲学理论、伦理学、政治学理论、监管学理论、人生学理论和成败学理论等。

一、探究、传承或创新了心学、养心学或心理学理论。心学和养心学是中国人研究的学问,心理学是西方人研究的学问,无论是心学、养心学还是心理学都是研究人心的学问。对其学问,《辩证养心》“第一章 认知人心”,即“认知心”、“认知心理”、“认知心态”、“认知心灵”和“认知心情”,“第二章 六大养心”,即“心智养心、美化人生”、“理性养心、善待人生”、“内涵养心、升华人生”、“辩证养心、智慧人生”、“情商养心、幸福人生”和“乐观养心、快乐人生”,第三章至第十五章,辩证解析了十三个矛盾问题,其中诠释了中国古人对其学问提出的“顺其自然”、“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不争为争”、“无为而治”、“攻心为上”、“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行合一”和“吃亏是福”等理论观念。

二、探究、传承或创新了道学、养德学或伦理学理论。道学和养德学是中国人研究的学问,伦理学是西方人研究的学问,无论是道学、养德学还是伦理学都是研究道德的学问。《辩证养心》在第二章、第三节“内涵养心、升华人生”、第三章“辩证解析‘养心和养德’”、第四章“辩证解析‘暴政和仁政”、第五章“辩证解析‘王道和霸道”、第六章“辩证解析‘正道和邪道”和第七章“辩证解析‘君子和小人”等章节中,广泛而深入地探究了“道”、“德”、“道德”、“美德”或“养德”等问题。因此说,《辩证养心》探究、传承或创新了道学、养德学或伦理学理论。

三、探究、传承或创新了易学、养智学或哲学理论。易学或养智学是中国人研究的学问,哲学是西方人研究的学问。易学也称易经学、周易学或阴阳学,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人通过认真学习该学问,拥有了智慧,因而易学可谓是一门养智学问。再且,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撰写的《道德经》充满了大智慧,其内涵传承或创新了易学或阴阳学,是养智学问的一个重要补充。西方人的哲学比较强调理性,注重对自然的、人类社会的各种矛盾问题的理论研究。现在,东西方哲学存在较大的分歧,总是在“物质和意识”、“人性和理性”、“集体和个人”等矛盾问题上争执不休。无论是易学、养智学还是哲学都是研究智慧的学问。《辩证养心》第二章第四节“辩证养心、智慧人生”,对哲学概念、辩证概念和辩证属性进行了理论探究,第三章至第十五章,对影响、决定人类社会变化发展具有根本性、重要性或普遍性矛盾问题“辩证解析”了“养心和养德”、“暴政和仁政”、“王道和霸道”、“正道和邪道”、“君子和小人”、“求人和求己”、“强者和弱者”、“治本和治标”、“利人和利己”、“方圆”、“阴阳”和“奖惩”等矛盾问题,其中涉及到的“道德”、“暴仁”、“正邪”、“强弱”、“标本”、“方圆”和“阴阳”等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矛盾范畴。至此,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五章,“辩证解析‘奖惩’”,这是有非常创新理论的一章,其“奖惩”不亚于中国古人提出的“阴阳”哲理矛盾,也不亚于佛教提出的“因果”哲理矛盾,如果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能够“辩证解析‘奖惩’”矛盾问题,就有可能在较大程度上理解、把握或解决好许多现实矛盾问题,而且有可能让东西方哲学失去争执意义。因此说,《辩证养心》探究、传承或创新了易学、养智学或哲学理论。

四、探究、传承或创新了政治学、监管学或成败学理论。中国人所讲的“治人之道”、“治国之道”、“治世之道”、“人治”、“德治”、“仁治”、“攻心”、“合情“合理”等都可谓是政治学、监管学或成败学的思想认识。西方人所讲的“民主”、“法治”、“制度”、“权力”、“竞争”、“价值”、“科学”、“有效”或“成功”等都可谓是政治学、监管学或成败学的学术范畴。《辩证养心》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辩证解析“暴政和仁政”、“王道和霸道”、“正道和邪道”、“强者和弱者”、“人治和治人”以及“治本和治标”等,无不是对“政治”、“监管”和“成败”现实矛盾问题的理论探究,尤其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辩证解析“方圆”、“阴阳”和“奖惩”,让人们能理性理解、把握或解决“政治”、“监管”现实矛盾问题的方式方法,最重要一章是第十五章,其中提出了“辩证把握‘奖惩”矛盾问题”和“辩证解决‘奖惩’矛盾问题”的理论思想,为人们能够合情、合理、理性、辩证、科学或有效理解、把握或解决“政治”、“监管”或“成败”现实矛盾问题提供了有非常价值的创新理论参考。因此说,《辩证养心》探究、传承或创新了政治学、监管学或成败学理论。

五、探究、传承或创新了修养学、处世学和人生学理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谈论修养、处世或人生,谈论的共性都有信奉的神、教派或主义,谈论的个性各自有不同的神、教派或主义,从而有不同的修养观、处世观或人生观,其观念具有系统性、思想性或理论性就会成为事实上的修养学、处世学或人生学。中国人谈论修养、处世或人生,受“天神”、“地神”、“道教”、“佛教”、“儒家”、“封建迷信”、“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等影响较深,外国人谈论修养、处世或人生,受“上帝”、“天主”、“天主教”、“基督教”、“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或“资本主义”等影响较深,其表现出各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金钱观和生死观等。《辩证养心》谈论修养、处世或人生,首先信奉马克思主义,其次相信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撰写的《道德经》所讲的“道经”和“得经”思想,相信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的“仁爱”、“仁政”思想,再其次吸收了世界先进的人文思想,并且以“追求真理、放飞思想”为理念,探究社科理论问题,包括探究修养、处世或人生等问题。《辩证养心》第二章,探究了“养心和人生”的矛盾关系、矛盾变化或变化规律问题,从理论上明确提出了“心智养心、美化人生”、“理性养心、善待人生”、“内涵养心、升华人生”、“辩证养心、智慧人生”、“情商养心、幸福人生”和“乐观养心、快乐人生”等思想认识,为人们应当树立什么的人生理念、人生理想或人生心态指明了方向;《辩证养心》第三章、第七章、第十二章,辩证解析“养心和养德”、“君子和小人”、“利人和利已”等章节,对修养、处世或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理论探究,其中有许多新观念 、新思想或新理论,因此讲,《辩证养心》探究、传承或创新了修养学、处世学或人生学。

作者期望

《辩证养心》出版了,虽然受到读者的好评,但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作者有以下期望:

1、该书能得到社科专家、老师的肯定,成为中国社科科研成果的一本书。

2、该书能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成为探究、传承或创新国学的一本书。

3、该书能成为个人立身处世、开展家庭良好家教、家风或家训的一本书。

4、该书能成为学生、各行各业人员提高情商、德商和智商的一本教科书。

5、该书能得到网友、国人的支持,涌跃购买,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再加一章,“辩证解析‘天道和大同’”,拟定书名《心智德修养学》、《心智道德学》或《养心学》,申请正规书号,再次出版,然后翻译成多国文字,向国内外发行。

 

 

    

 

李崇军

  

2024年2月19日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