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临近年底,很多打工人回家过年,多少都有一些缺钱,因此一些网络贷款平台,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或许也与当代年轻人奉行的消费升级观念,“不谋而合”。
如今,很多年轻人甚至为了买一辆好车、买一身名牌衣服,而选择透支信用卡,甚至通过网络借贷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不过,网贷所带来的风险,早已是老生常谈。而与此同时,网贷平台也因为借款合同条款不透明、乱收利息甚至涉嫌暴露催收等,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例如,原名为百度金融的度小满,就是百度整合旗下金融业务推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看似度小满是互联网大厂百度背书,值得信赖。但是实际上,度小满与其他网贷公司在遭遇消费者投诉、质疑等方面,别无二致。因此,也有网友调侃,在网贷这件事上,可谓是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新规不断加码,度小满身处投诉重灾区
众所周知,近年以P2P模式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早已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是一些消费者迫于经济压力,加上网贷平台的贷款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依然有很多消费者选择此类平台。
度小满作为知名的网贷平台之一,最被人诟病的是其暴力催收,甚至让很多消费者表示忍无可忍。例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度小满的投诉量超过2万条,其中对“度小满催收”的投诉近半。
其中,投诉度小满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泄露个人隐私的案例,随处可见。例如,有消费者投诉度小满逾期两天,工作人员来电提醒还款时,申请了延期还款并说明原由后,度小满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骚扰消费者的通讯录。
图源: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也有一些用户投诉,度小满还存在盗取个人信息、未经允许查看用户征信等行为。甚至有用户表示,度小满有可能涉嫌“代理维权”等黑灰产,委托第三方暴力催收等。
虽然有些投诉未必客观,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投诉,足以说明度小满在消费者服务、恶意催收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
除此以外,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有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度小满金融服务时,遇到了“套路贷”“乱扣费”等问题。
例如,2022年12月底,有消费者反馈,通过短信收到的“度小满”广告,下载了度小满APP,填写资料后贷款5万元,结果由于当时并不急于使用,所以没有提现到银行卡。让其十分意外的是,度小满居然为其生成了借款分期合同,总还款金额高达55400元。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消费者反馈,度小满在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分钟内划走了4笔资金,合计超过800元。而且,其本人也十分笃定,从未与度小满签订过任何协议或进行任何交易。因此,也向度小满提出返还扣款金额。
后来记者向度小满官方调查求证发现,原因是度小满与第三方业务平台合作,属于用户通过第三方平台借款。由此可见,百度在渠道合作方面,相关管理也十分混乱。
种种迹象表明,度小满虽然是消费者眼中的大平台、正规公司,但是实际上却处于用户投诉的重灾区,同样也有诸多不堪。
打击黑灰产雷声大雨点小,度小满难“从良”
近日,媒体报道称,为了严厉打击黑灰产,度小满成立了反催收黑灰产治理专项工作组,通过多种手段打击反催收黑灰产,助力警方侦破“债务重组”诈骗团伙。
而此前的12月底,警方更是出动100余名警力在郑州、焦作、太原三地同时对一从事“反催收/代理维权/债务协商/债务优化”业务的公司及上游链条人员开展收网行动。期间,警方控制涉案人员67人,查扣涉案手机、电脑300余台。
尽管有媒体解读称,度小满公司在黑灰产情报、查证犯罪事实、寻找受害人等方面给予了警方关键支持,对该犯罪链条的打击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
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表示,网贷平台配合警方铲除黑灰产,固然充满正能量。但是在该类公司内部,此类反黑灰产“行动”,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治标不治本,或者只能对处于灰色地带的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一时的警示作用,却难以根除行业乱象。
而结合度小满“屡禁不止”的暴力催收案例,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催收行为对借款人按时还款,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网贷平台的死账、坏账。因此,从“行为逻辑”来看,催收乃至暴力催收,对网贷平台有利。而网贷平台也有理由对恶意催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际上,对于恶意催收等行为,国已经相继出台多个监管文件,对网贷的相关操作行为进行约束、规范。近两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相继针对网贷催收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相关标准。
例如,2023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催收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该标准拟规定不得向无关第三人催收,同时还对第三方催收准入、催收时间和频次、催收方式等进行规范。
而2024年1月,首个省级互联网贷款催收规范意见出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公开制定了《关于规范浙江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催收工作的意见》,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提到,催收过程中,不得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诽谤、恐吓、威胁、言语攻击等不正当手段实施催收;不得通过散布他人隐私、非法获取个人信息、频繁致电和发短信骚扰,或以其他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方式实施催收等。
由此可见,关于暴力催收等引发消费者投诉,甚至引发了国家监管部门频发文件,已是老生常谈。但是事实上,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文,只是相关部门规范市场主体进行网贷经营的指导文件,此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终结,仍需网贷平台以身作则,从内而外纠正发展理念,方能“斩草除根”。
科技金融成色不足,频换“马甲”难取信于“民”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很多网贷公司也热衷于给自己贴上“科技”标签,甚至纷纷通过品牌名称更名,来弱化其“网贷”标杆,增强其科技成色。
例如,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小米数科更名天星数科。只是,尽管各大公司纷纷“转型”,开始了去金融化之路,但依旧逃不过金融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
百度也不例外。据度小满官网介绍,度小满同样是前身为2015年成立的百度金融更名而言,旗下还有百度有钱花等贷款平台。官网菜单“业务与服务”下方,更是琳琅满目,包括度小满信贷、度小满理财、度小满保险、支付、个人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等。
除了信贷理财产品外,格外显眼的是个人金融科技及供应链金融科技业务板块及供应链金融科技板块。据了解,度小满金融科技的落地,是依托于度小满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能力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主要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的风控服务。
被贴上科技标签后,度小满也于2023年3月中旬传来了上市消息。彼时,有消息称度小满(原百度金融)最快将于2023年上半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意味着,如果消息坐实,度小满也将成为百度AI生态下又一家独立上市的公司。
不过,随后度小满内部人士回应媒体称:外界传言的“将赴港上市为不实消息”。半年多过去,关于度小满上市的消息,确实没有下文,由此也足以证明,即使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打着数字科技的旗号,也很难通过融资上市这一关。
在这方面,此前屡传上市,甚至在上市前夜被“叫停”的蚂蚁金服,就是前车之鉴。
「于见专栏」认为,金融科技巨头上市之所以越来越难,与近年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趋严、而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机构仍存在经营管理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
例如,《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网贷平台的自有资金不低于30%,而且,资金杠杆不得高于净资产的一倍。
但是实际上,在P2P模式下,很多网贷平台只是作为资金中介,甚至通过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引流,来完成借款,由此也导致消费者与借款平台合作期间,完成了多次“转包”,但是消费者却浑然不觉。至于其所谓的风控科技,也与用户是否能借到钱,并无太大关系。
实际上,据度小满的借款用户在社交媒体反馈,其实际出资机构是厦门国际银行。因此,也可能存在以上网贷行业监管提及的“自有资金占比太低、资金杠杆太高”的风险。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存在多重“中介”的网贷模式硬伤,已经决定了,即使采用再高科技的风控手段,也是枉然。
结语
在互联网圈,很多创业者都将“得流量者得天下”奉为圭臬,而落实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是如此。因此,人们可以看到,网贷业务,各大互联网巨头几乎无一缺席。而以度小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百度的互联网流量,来整合下游的银行、金融机构,从而为其导入流量,完成消费者线上借款,并通过收取高额利息变现。
只是,这种模式之下,无论是借款过程还是后期的还款服务方面,网贷平台都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二道贩子”,而其所谓的科技风控,不过是为了掩盖其作为网贷中介角色的“幌子”。
因此,让人担忧的是,这类互联网平台,把放款与催款都交给了第三方,自己却无异于坐收渔利,而消费者的权益将何以保障?而度小满或许正是因为在扮演类似这样的角色,所以不仅在消费者那里不讨喜,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里,恐怕也难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