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作《深绿之路: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一书将要出版之际,负责编辑的同志发来信息,觉得这本书的大名过于学术气息,担心读者不好理解,也不便于知识传播。建议采用一个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的名字。请我斟酌一下,给新书取一个既切题、又灵动、还富有想象张力名字。我没有怀疑,但犹豫了,一时间竟然拿不定主意。起一个既切题、又灵动、还富有想象张力“三合一”的书名,还真是高智能、高难度。于是,我征求了比较亲近又在一直关注、参与新书整理同志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看法是,“深绿之路”一名,己经讨论大半年时间,是初心、也最好,有感情、舍不得。其实,这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短崭的情绪释放过后,大家渐渐冷静下来,还是觉得编辑同志是认真负责的,建议起一个“三合一”书名,很有见地,自有深意。编辑所言,要再三斟酌。比如,同一类书中,有的取名《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亦有名曰《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还有如《浮动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峡的环境史》……这几部能够在中国流行的著作,其大名,既直入主题,又切中要害,还牢牢抓住本质,吸引读者眼球,值得借鉴学习。
依循以上思路脉络,我首先想到了朱鹮。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朱鹮是飞出秦岭的“东方宝石”,若以《东方宝石:生态空间深绿之路》,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朱鹮是鸟,但不是一般的鸟。朱鹮是地球上古老的生态住民,己经在秦岭栖息繁衍了6000万年之久。当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中叶的时候,东亚各国先后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化肥、农药、薄膜大举投入农业生产过程,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残日复一日循环累积,以湿地、稻田为觅食地的朱鹮成为最大受害者。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朱鹮,相继走上了灭绝之路。中国是农业现代化后起国,朱鹮一度走入了种群灭绝的悬崖。值得庆幸的是,秦岭以其独特的褶皱生境,成为朱鹮最后的庇护所。1981年5月23日,科学家在秦岭心脏地带的汉中洋县八里关姚家沟发现了世界仅存的7只朱鹮。由此,开启了规模浩大的朱鹮保卫战,推动朱鹮走上涅槃重生之路。从朱鹮保护点、朱鹮保护站,到朱鹮保护区、朱鹮保护体系,再到朱鹮保护网络、朱鹮保护国际合作:从就地保护、自然扩散,到人工繁殖、异地放飞,飞出秦岭,飞出中国,鹮舞东亚。今年是科学家发现7只朱鹮的第42年,截止2023年5月23日,中日韩三国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1万只。朱鹮涅槃重生是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也是令世界瞩目的生态空间治理实践。朱鹮涅槃重生的故事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新书取名《朱鹮涅槃: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相信读者也会投上赞成票。
很快,我又联想到了中华国宝大熊猫。全世界关注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有无数喜爱大熊猫的“猫粉”。秦岭大熊猫又是国宝中的国宝。如果以《熊猫向未来: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为新书冠名,也名副其实、恰到好处。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大约8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始熊猫,200万年前出现小种大熊猫,100万年前出现巴氏大熊猫,进入全新世出现了现生大熊猫。现生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大约30万年前,一次冰期事件造成秦岭与甘南、川西大熊猫种群以嘉陵江为界的离别。近3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导致大熊猫分布区大幅度收缩,出现种群岛屿式隔离。进入人类世后,现生大熊猫分布区再度收缩至秦岭、甘南、川西大山深处。20世纪之后,人类加速向自然进军,大熊猫种群灭绝的风险增加。20世纪之前的中国生态环境史,是大象退却史,也是大熊猫退却史。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1970年代、1980年代,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其发展前景令人忧心忡忡。在危难之时,中国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然保护地群,将大熊猫置于自然保护网络之中。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也使大熊猫种群受益匪浅。2014年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恢复至1864只,栖息地恢复至258万公顷,比1980年代增加一倍,人工养殖大熊猫种群超过600只。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徽标就是一只极简的大熊猫。因由小变大再变小的体型变化,由食肉到专食竹的食性高度特化,种群衰退以及可能存在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繁殖率,一度被认为进入了物种演化的死胡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在形态、行为、生理和遗传等多个方面己经适应了竹子食性,进化出伪拇指、较低的活动量和能量代谢率,肠道微生物协助消化部分纤维素,季节性迁移觅食策略等。大熊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种群处于增长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大熊猫依然有着光明的未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全力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获得了世界人民的特别关注,也获得了中国政府的特别保护。中国设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生态空间,这国土空间治理“三大举措”,必然为生态空间走向深绿奠定坚实基础,必然预示着大熊猫及其伙伴的光明未来,书写出生态保护事业的新篇章,必然成为21世纪全球生态保护故事中的最激动人心的精彩片段。大熊猫向未来的故事,也必定是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故事集、说明书中的经典内容。
紧接着,我又想到了“永动机”。大熊猫的命运是生态“永动机”命运的一个缩影,以《永动机: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为本书之名,足以彰显生态空间治理是“治本之道”。自然生态系统是无形的“永动机”,这是我的一大理论主张。正本清源。生态“永动机”是人类文明的母机。在太阳能驱动下,生态“永动机”源源不断生产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蕴育了人类、启迪了智慧、滋养了文明。如果生态“永动机”崩溃,停机死机,人类文明得不到生态“永动机”创造的“元产品”,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也势必要全面崩塌。生态“永动机”所具有的生态生产力是“元生产力”,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生态服务是“元产品”,所承载的生产活动是“元产业”,也是“第零次产业”。种养业、加工业、商贸服务业……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N次产业,皆是在“元产业”基础上生发的“次生产业”。在国土空间中,生态空间是“母体空间”“底层空间”。生态空间是先天的自然的“本来的空间”,即“元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以及连通三大空间的线性空间,是在“元空间”基础上开辟出的“次生空间”,也是“表层空间”。“母体空间”“底层空间”的特质,深刻影响着“次生空间”“表层空间”的特质。农业空间的作物结构、田园形态,以及城镇空间的绿地园林、景观风貌,都与底层空间息息相关。在“次生产业”和“次生空间”大尺度扩张后,“母体空间”大幅度退却,严重影响到生态“永动机”效能,“元生产力”衰退、“元产业”萎缩、“元产品”减产。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生态“永动机”全面崩塌的严峻挑战。而人们对生态空间的真实状况缺乏了解,对生态“永动机”的结构、原理、机制、前景知之甚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到底就是要实现“次生产业”与“元产业”和谐共生,“次生空间”与“元空间”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强则国家强。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就是兴生态、强生态的理论与实践,就是利用“次生空间”“次生产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回馈反哺“元空间”“元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就是保护修复生态“永动机”、促进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要不要使用“绿色家园”一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完全可以《绿色家园: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为本书的名字。陕西是中国芯,是唯一全境处在黄河、长江两大几字弯之间的省份。秦岭之芯、黄河之芯、黄土高原之芯,中国大地原点皆在陕西。陕西绿色家园是中华绿色家园的内园、老园、核心园。秦岭是中央水塔、中华民族的祖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纳藏着周秦的文治武功,刻印着汉唐盛世雄风。我是居住在古都西安的学者,长期往来于秦岭、黄河、黄土高原,倾听母亲黄河的时代声音,感受祖脉秦岭的时代志向。过去我担任过陕西省林业局局长,现在担任省人大环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治理、管理、保护修复陕西绿色家园上负有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陕西创造的生态空间理论与实践范式,彰显了中华内园、老园、核心园的生态自信,突出了陕西特色,关系全国大局,具有普遍意义。
再仔细想想,本书最大特点最大亮点是面向未来、笃定未来,而不是简单总结过去、回顾过往。全书体现出向绿而行、向绿向美的精气神。大部分文字是在探索生态空间未来发展的方向、前进的路径。未来,每天都来。未来光明不出错,今天一定做正确。秦岭卫士、绿色愚公,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绿为美、向绿而行。或许以《向绿而行: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或《以绿为美: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为书名,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既生动又准确且抓住本书的要害特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同样一本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角度,一定也会闻到不同的味道,看到不同的门道,悟出不同的路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朱鹮、熊猫同呼吸、共命远。如果再做出一次选择,我亦然钟情《深绿之路:生态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作为书名。如果选用《熊猫向未来:生态空间深绿之路》,或是《朱鹮向未来:生态空间深绿之路》,我也会表示赞同。绿色是生态“永动机”的外衣,也是生态空间的标准色。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开启无机界与有机界转换的闸门,决定着生态“永动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流量、流速。绿到深处方是青。深绿不是浅绿,也不是一般的绿,而是成熟的绿、美丽的绿、高质量的绿、可持续的绿、向未来的绿。深绿之“深”,也是“深化”之“深”,“深入”之“深”,表述从现在到未来、从浅绿到深绿、由绿而美的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深绿,必然意味着成熟的生态系统、美丽的生态空间、高质量的生态“永动机”,也就是生态空间治理的战略愿景。走向深绿,必然意味着朱鹮、大熊猫的家园更加舒适惬意,必然意味着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必然意味着人类与生态伙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多姿多彩。深绿之路,是朱鹮、熊猫向未来的必由之路,生态系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必由之路,生态“永动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从现在走向未来,深绿之路清澈见底、无限光明、无限憧憬。
注:2023年7月9日作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