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世界的“人货场”,长沙国际会展名城架构已成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余一

这两年长沙让全国重新认识到了什么叫“红”,总要去一趟长沙吧!?成为热搜榜常驻,更是霸榜某红书搜索量最高的的10大热门城市三个月之久。

从年初的地铁单日客流连续三周刷新纪录,到五一期间创下的“全国地铁客流强度记录”;再到端午期间,长沙高铁南站到发旅客达40.1万人次,创建站历史新高。

长沙的“旅游红”让人叹为观止,但你绝对不知道,长沙不只有着不俗的“旅游人气”,还有着超高的“会展人气”。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召开,吸引了来自非洲的53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多个纪录也在此次博览会中诞生。

而“会展”也正在成为构建“长沙style”的新要素,“办一个展、兴一座城”、“来长沙、看世界”不止是说说而已。通过一次次会展,长沙所表达出的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经济业态”,更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思路”,或者说,长沙正在用一座城来构建全新的“人货场”平台。

成就会展高地新城的长沙故事

在德国有位经济学家曾表示“如果一个城市办会展,就相当于一架飞机在这座城市上空撒钞票。”可见一次会展将会为一个城市带去多大的机遇。

在欧美,会展也通常被当成“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助推器”,更是被视为“城市的面包”。这是因为会展业的发展对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等相关行业都有很强的联动性。

现阶段,一个城市所能承接的会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影响力水平、国际化程度等指标的重要参考。例如美国的纽约、德国的汉诺威、英国伦敦以及中国上海等地,早已都是享誉全球的会展城市。

如今,另一座属于中国的会展名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那就是“星城长沙”。而关于长沙是如何快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会展城市的,还需要从2016年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建成说起,同时也相当于拉开了长沙会展新城建设发展序章。

这座占地面积约800亩,总投资约57.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4.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会展中心,在过去多年来已承接包括各类展览、会议活动超350场次,接待参展人流量约1300万人次,实现展览面积约730万平方米,达成交易额近万亿元,展会1:9经济溢出效应明显。

其中就包含世界计算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湖南国际工业陶瓷展览会、中国(长沙)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中国(长沙)医药博览会及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非经济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性展会。

 

在今年下半年,还会有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第三届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第六届中国(长沙)国际绿色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博览会暨世界建造业大会、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等一系列的展会登录长沙,登录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长沙能在十年间如此高效地为自己打造出一张全新的“会展名片”?其实从上面的会展行业就能看出端倪,长沙十分聪明地选择了先从“熟人”下手,无论是工程机械、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行业都是长沙及周边地区的优势产业,从本地优质产业着手,以势能推动效能,这便是长沙会展新城快速建立的由来。

但以上这些都是长沙成就“会展名城”的表象,其背后的真实内核则在于长沙的“城市平台化”。

从“秀场”变成“生态场”,长沙构建“城市人货场”

随着早些年阿里新零售概念的出圈,“人货场”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认可。而长沙打造“会展经济”的背后正是对“人货场”理念的一种全新应用,即“城市平台化”。

具体来看,首先关于“人”。在“人货场”理论中,人指的是“商家”和“目标客户”。

在传统的商业环节中,这个两个群体相对分散,于是也就有了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将货与人即“卖家”与“买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长沙则是以城市承担了平台职能,以会展为媒介,促进了更多无法在普通平台完成的经济贸易。像今年5月的长沙国际功能机械展,就汇聚了全球1502家企业参展,中非经贸博览会参展商超1350家,比上届增长了55%。

另外,在传统消费场景中,“买家”和“卖家”两者的身份很容易区分,而长沙所建立的“城市级平台”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则是,通过会展的形式,将两个身份进行了“融合”,让来者既是买家又是卖家。

例如在此次“中非经济博览会”上,我们能看到大量来自非洲的参展商会选择在空闲时间不断穿插在各类国内品牌的展台中间,很显然在本次会展上,他们除了销售自己本国的产品外,对于中国的产品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参展商在与笔者的交谈中表示,“什么是好产品?我们不会去在乎品牌,只会关注两个维度,一是产品质量,二是我们那有没有。而中国有着许多优质且新颖的产品,正是我们需要的。”可见,长沙正以展会之力打破“人”的边界。

其次,则是“货”。通俗来说就是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及服务形态开始出现,但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已有业务,或者已有产品的组合、延展、细分。

然而,纵观全球市场还有许多产品因物流、交通等各样问题,使得其触达能力有限。而长沙则通过会展打通了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如此次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让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便能体验到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精油、赞比亚的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津巴布韦的木雕、肯尼亚的鲜花、南非的葡萄酒、卢旺达的辣椒、加纳的乳木果油、塞内加尔的化妆品等等。来自29个国家的1590项展品,较上届增长165.9%。

目前,大会已征集到拟签约和对接的合作项目156个,金额超100亿美元。项目广泛覆盖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和战略合作等类别。

 

最后,则是关于“场”,如果你以为场是一个个会展,那么就大错特错了,长沙已经通过会展的形式,将“卖场”转向了“生态场”并实现了常态化。

例如2007年起袁氏种业深度参与援非农业项目。而中非经贸博览会则成为推进器,在2019年和2021年两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袁氏种业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相关部门和企业签订杂交水稻合作协议,助力非洲国家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又比如,长沙高桥大市场作为承接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中非经贸合作示范园”,2022年高桥大市场从非洲进口咖啡豆达1000万美元,预计今年将增长至2000万美元。此外还打造建设各类中非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引进中非经贸企业1000多家。2022年,高桥大市场实现对非贸易额32.7亿元,同比增长325%。

总之,在长沙一个个展会不仅是从“秀场”变成一个个“卖场”,如今更是凭借对产业纵深的打造,使得一个个展会成长为了“生态场”,通过一次次展会,来长沙不仅仅是看世界,更能体验世界。

长沙成就“会展新城”少不了的先决条件

那么为什么会是长沙?长沙打造会展新城的步子又是如何走出来的?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长沙从本土优势产业出发,建立起丰富的会展经验,再由点至面铺开,于是就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瞄准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长沙会展业全面融合“1+2+N”先进制造业集群谋项目,大力推进会展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会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在今年发布的十大展览项目和十大会议项目中,包含工程机械、通用航空、自主安全计算、食品餐饮、中医药等本土优势产业。

如今长沙更是已构建形成“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区县协同”的大会展布局。

其二,长沙为了迎合中部区域发展的大势,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会展上下游集聚发展,突出全产业链扶持。

如2022年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就正式印发《长沙市推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共包括九部分,首次正式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全省辐射力的功能完善、业态完整、联动高效的会展产业生态圈,将长沙建设成为设施一流、品牌汇集、服务优质、环境优良的国际会展名城。

作为长沙首个聚焦会展全产业链的政策文件,明确长沙会展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表明长沙市委市政府对会展业的重视与支持。

其三,长沙对标国际会展一流服务标准,持续提升会展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水平,着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会展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会展产业生态。

像在以往几届长沙工程机械展上,除了展会本身出圈,近千人的橙色志愿者服务团队,穿行在展馆内外,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比如此次中非经贸博览会来看,其志愿者都是经过千挑万选专业培训后上岗的。整体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沟通能力强,既成为促进中非贸易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也是服务大会活动的重要人力保障;县市监局派驻专人进入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专班进行现场办公,现场排查场馆是否存在假冒伪劣商品、不明码标价、缺斤少两等情况;消防救援大队严阵以待,确保展会期间社会面火灾形势可控安全。

也正是产业端的布局和完善、政策上的跟进与扶持再加上创新的会展服务能力,为长沙构建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会展模式。当前,长沙仍在加速会展新城建设脚步,高标准、国际化成为长沙打造会展营商环境,构建良好会展产业生态的长远目标,迈向“国际会展名城” 长沙底气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螳螂观察 Focusing on新消费新商业新增长,这是消费产业*本地生活服务 NO.203深度解读

此内容为【螳螂观察】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