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哲学与事业(职业)成功三大规律:相反相成、主要矛盾、供求竞争


 

引言

 

前几天和新加坡M基金陈总裁沟通,谈到我们共同认识的江西一个朋友,也是金融圈的,41岁,肝癌,从确诊到去世仅仅三个月。我和陈总裁说,英年早逝不算职业成功,更谈不上事业成功。刚四十岁出头,江西朋友就肝癌离世,留下的房子可以给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但留下的三十五岁妻子怎么办?守活寡到老吗?重新嫁人对这个妻子也是不幸。

职业成功和事业成功是两回事。打工打得好,就可以叫职业成功。无论是市场经济组织中的技术工,还是普工。事业成功则必须有股份,有产权,有决断权,能承担经营风险,最终取得财富积累和家族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贪污几十个亿被判处死刑的华融信托资管董事长赖小民,充其量也算一个职业人,其失败定性也是官员贪腐,是从政风险,因为华融是国企,产权是国有。

真正金融事业成功者概率不高于0.3%(千分之三)。这里说“事业”,就是自己有股份,有决策权,有产权,承担经营风险,分享经营收益的股东群体成员。

本来干金融事业,理论上能善终者有三分之一(33%),而非千分之三(0.3%)。这个比例是如何神奇般扭曲变化呢?我在长篇小说《卤阳湖》(张京宏:长篇小说《卤阳湖》,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1-16518-92021年版)的《后记》中引用了《易经·系辞》:“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话也可以用来分析金融行业事业者最终善终比例的扭曲因素。

 

一、金融哲学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金融事业者善终比率嬗变

 

无杠杆不金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金融本质,梳理了金融资本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各环节作用(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从今天国际视野看,金融主要功能是Finance,这里翻译应当是“融资。”融资即财务杠杆。简单说,金融就是借钱发展,借钱就是财务杠杆。

借钱形成杠杆,能按时本息归还,这就完成马克思说的资本增殖运动过程,可以反复循环,形成良性。按此循环,只要资金周转次数足够快,哪怕每次利润只有1BP(万分之一),本金规模够大、周转次数够快情况下,总利润和平均利润率也不差。

问题在于,理想状态的金融资本家和实业资本家是不存在的。现实的实业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知识瑕疵,都有失误。而对金融事业者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次失误导致本金损失能顶得上几年正常利润,失误一次,几年白干。之后不甘失败,浮躁进取,然后继续损失。最终,使得成功金融事业者折损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这也符合垄断市场和半垄断市场竞争规律——两个品牌博弈中,根据纳什均衡,最后各占三分之一均衡。

真正把善终率从三分之一降低到千分之三的,是贪婪。许多投资项目在路演时候说的跟鲜花一样,一旦资金投入,很快就会发现鲜花掩盖着的铁锁链。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都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罢了。

有人问:金融事业者还贪婪吗?不是专业人士吗?我的回答是:人性是一样的。

对贪婪主题分析不是本文重点。本文重点是分析职业成功者和事业成功者共同特征,即导致这些成功最基本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结论对当下的人们有用。

 

二、相反相成规律

 

相反相成是一个成语。意思也不复杂,开国领袖在《矛盾论》第五部分给出过定义,说“相反相成”指的是对立、相反的东西具有同一性。《汉书·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我们举例说明。

水火不容。我们要煮稀饭的话,就需要相反或者相克两种物质,水和火。锅底烧火,锅里添水下米,反复沸腾几次,稀饭就在这两种相反或相克物质矛盾运动下熬成了。

水土不服。我们要种小麦的话,就需要相反或者相克两种物质,水和土。先有土,把小麦种子播种在土地里,等发芽成长了,然后浇灌,最后小麦就在这两种相反或相克物质矛盾运动下丰收了。

借贷运动。我们从上述两个例子看借贷运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复式记账法理论规则,和现实不同。现实中只借不还者比比皆是,去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看看就知道,失信人员已经800多万人了(失信人员8131417人,截止日期2023-4-30),这仅仅是法院判决公示的,还不算没公示的,真正各种失信差不多是公示数据20倍左右,大约1.6亿,占总人口14亿的11.43%,也就是说,你身边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多人是失信的。所以这样情况下,借钱是多危险的一件事。可是,从相反相成规律看,所有金融利润本质上都来自借贷利差,包括银行中间业务(担保函等)和信托证券通道业务等均是如此。这是另一个视角。

相反相成规律对个人发展来说,一帆风顺不一定就是好事,个人成长也需要两种相克因素共同磨炼,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三、主要矛盾

 

两种相反相成力量不是五五开,而是存在主次,存在主要力量。

主要力量我们叫主要矛盾,也可叫主要矛盾主要方面。水和火配合熬成稀饭,火的力量是主要力量,主烧。水和土配合使得小麦丰收,土是主要力量,植物成长主要是地力,水很重要,但关键是土。土决定小麦能不能生长,水浇灌能增加产量,不浇灌产量就低。

对金融事业者或职业者来说,主要矛盾就是自己的看家本领,决定自己一生成就。我们经常看小说,听评书,说某某大将看家本领是回马枪,某某高手看家本领是流星锤等等。同样,在二十大报告明确确定我国现在乃至今后至少十几年主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条件下,每个个人看家本领是什么,决定了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能取得成就的天花板高度。

不要把平台当自己个人本领。如果你离开某个平台,离开某个公司,连自己生存都解决不了,车贷房贷还款都有巨大压力,自己在合法范围内又挣不到钱,说明你没有看家本领。看家本领是能用来保命吃饭的。

以我本人为例,我的看家本领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笔杆子。我不是一个体力劳动者,去建筑工地搬砖不是特长,地铁口卖煎饼也不是特长。我是依靠脑力和笔杆子,在激烈竞争中,从贫苦西北农村一个农民一步步转变为985/211高校大学生、再转变为公检法公职人员、继续转变为金融从业者、金融事业者的。一路走来,改变命运的关键竞争力就是脑力和笔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看家本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这个人很难说对自己有清晰自我判断。

其实每个读者都可以扪心自问:自己看家本领是什么?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的是什么?许多年走来让自己处在竞争优势的到底是什么?这种思考非常重要。

同样对个人发展来说,两种相克力量中,阻力和磨炼因素应当为次,发展因素为主,才能磨炼成有用人才。相反,如果磨炼长期阻力和不利因素为主,人才基本就完蛋。

 

四、供求竞争

 

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2023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20%之下。这种情况说明,大学生供应增多,需求岗位相对少,内卷了。

从内因说,每个人发展首要是立足自己优势,刻苦专研提升自己看家本领;从外因说,供求关系影响个人价值和个人薪酬价格。现在,大学生比民工便宜,这是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民工越来越少,工地上基本都是五六十岁老年民工,加上2023年新规要求60周岁以上民工不能去工地,更减少了民工供应量;同时,年轻农民50岁以下的,去开个电瓶车送外卖,每月也能挣五六千到八九千,人又轻松,挣钱又多,干嘛去工地?

 

五、启发总结

 

相反相成、主要矛盾、供求竞争是从金融哲学视角出发归纳的职业成功和事业成功三条基本规律。这三条基本规律还可以归纳为一条,就是你自己得有真本事,得有看家本领。学不到真本事,就是拿了几个学士学位文凭或硕博文凭,家里没背景,自己没本事,最终也没什么大用。

《易经·系辞》:“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从这个方法论来说,看家本领如果有,真本事如果有,那么潜在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有好身体来承载。所以不但要明白“明”,还要明白“幽”,才能“知幽明之故。”

身体是基础。我们的头发,我们的指甲,都是无时无刻不在生长。我们体内新陈代谢,也是时时刻刻进行。这些头发、指甲和体内新陈代谢的不息运动,就是“幽”,悄无声息但一刻也不停止地进行,我们平时不觉察不注意罢了,这是身体健康基础;我们平时注意的是“明”,“谋衣求食”者面临生存问题,注意的是衣食住行和工作机会;“建功立业”者面临发展问题,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人还是要追求更高发展,注意的看家本领磨炼和外在机遇分析。

无论处在什么阶段,金融哲学视角归纳的三大规律对每个人发展都有一定启发。当然,身体是基础。如果耗费身体健康去追求所谓成功,最后折寿几十年,年纪轻轻就死,这不是聪明人。从民间传统的话说,这种做法是不吉利的。应当保持身体健康能承受前提下,去谋衣求食,去建功立业。如果有人无视你身体健康要求你承担超过身体负荷事项,可婉拒。

现实中,用人单位招聘员工一般多考虑员工身体负荷实际,招聘35周岁以内青年人为主。这不是职业歧视,这是作为一个事业者、一个股份所有者、一个产权所有者最正常的想法。从股东和雇员矛盾运动看,招聘决策权在股东控制的企业一方,企业从实际人力使用情况出发,招聘年富力强和年轻力壮者的符合条件者,无可厚非。

最后,预祝读者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练好看家本领,谋衣求食,建功立业,实现世俗层面人生成功和内在精神层面人生价值。(完)

 

参考文献:

1. 张京宏:长篇小说《卤阳湖》,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2.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 《易经》,中华书局,2021年版。

4. 《白话楞严经》,三秦出版社,2021年版。

5. 张京宏:《利息伦理和借贷投融资》,经济日报出版社,ISBN978-7-5196-0498-12019年版。

6. 沈宗南、张京宏:《企业管理和营销管理学术理论与实践文集》,世新大学出版中心,2010年版。

7. Frank·J ·Fabozzi :Capital Markets,汪涛、郭宁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8. James· A· Brickley:Managerial Economics4th,张志强等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