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中央水塔,山不生水水自流。秦岭是中华祖脉,山不生文文自芳。秦岭是中央山脉,调节南北气候。《易经》是中华元典,调整天下人心。祖脉元典,四为之德——为始为大为尊为善。
《易经》是王天下者精心创造的修身齐家治天下之器,也是复杂而简单、简单又复杂的独具特色的符号文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易经》作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具有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在人类历史上,《易经》长期占据世界文化高峰。六千多年前,伏羲一画开天,绘制出先天八卦,一阴一阳易之道,开辟了无限想象空间,奠定了辩证法第一定律的思想基础,登上世界文化高峰。三千多年前,周文王创制后天八卦、六十四卦,以及一一对应,配套卦辞、爻辞,创建“易经公理”,否极泰来,奠定了辩证法第二定律的思想基础,续写了世界文化高峰新篇章。二千多年前,为《易经》配套《易传》,二者相叠加,创建出《周易》,无穷变化在其中,实现易道周普、广大精微,成为世界文化的新高峰。“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文化”一词词意,出自《易传·贲·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以感知《周易》超越时代的智慧魅力以及超级影响力。
《周易》以自然哲学指导人文实践,开创了天地人合一、遵天命而行的中国文化传统。在《周易》之前,曾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合称“三易”。《连山易》以艮卦(山)为首卦,《归藏易》以坤卦(地)为首卦,《周易》以乾卦(天)为首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反映了《易经》的发展过程,也是思想认识深化过程、卦序科学定型过程。现在所说的《易经》,皆是指《周易》。随着理论认识转向实践应用,《易经》推动中国文化发生了历史性大转变。《易经》把自然现象、自然变化、自然规律抽象化、简单化、符号化,并依趋吉避凶、适者生存的“易经公理”指导人文实践活动。“易经公理”搭建起自然崇拜与人文实践的桥梁,生动活泼的人文实践被赋予自然天启的神秘力量。“易经公理”把天地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就是周公弘扬的“敬德保民”思想。由此,从商到周,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历史大转变。也因为如此,三千年前的华夏大地,王(帝)命遵天命,神性落凡尘。中华民族独自脱离了神权掌控,走上了世俗文明的道路。
《易经》“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中国文化经典、东方圣经。周公为六十四卦配套了卦辞、爻辞,最终完成了《易经》创建。《易经》是君子朝乾夕惕、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易经公理”的励志教义。依据“易经公理”,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礼乐制度,开创周礼文化,以德治天下。道德实践登上王位,道德秩序推及所有人群。由此,周公被尊奉为“元圣”。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子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门弟子顺承孔子之意,创作《易传》。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为“至圣”。易道广大,孔子崇阳,老子崇阴。与《易传》是《易经》的续篇一样,《道德经》也是《易经》的续篇。老子以道纪,为道祖而道名。《易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成了枝繁叶茂、世代生香的中国文化体系。
《易经》是天地之门徐徐而开、万事万物无限联通的取象比附的思想体系。自从打开之时,就不可能再关上。由此植入了中国文化基因。中国文化成长为参天大树,《易经》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的发达根系。儒家、道家以易为根,诸子百家皆以易为根。纵横家《鬼谷子》,讲述阴阳矛盾、对立统一,讲求发展策略与技巧。墨家以《节卦》为思想源头,发展节俭、节用、节制思想谱系。阴阳家、医家、兵家、农家、杂家……皆与《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冠一体,相依为命。一棵树,根冠共成长,互动共输赢,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儒道两家为统领的中国文化,顶天立地,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百鸟争呜。厚德载物的易之根,支撑着中国文化之冠自强不息。强盛的中国文化之冠,回馈易根深入广大,生生不息。
注:本文为《21世纪新易学》文字整理稿(次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2023年11月6日于磨香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