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理想主义者有之,更多的是实用主义者,而我属于坚定的前者,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同时我认为社会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是偏倚的,不能说谁好谁坏,谁对谁错?我认为底线就是不能违反道德底线,不能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而实际上践踏底线,规则,法律法规却大行其道,且长期得不到纠正纠偏。
最近天津某大学学生反映助学金分配不公,其中它谈到现在他不简单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讨回公道,并且希望惩处相关领导与老师,网络上许多声音一方面肯定不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担忧他以后的处境?我想潜台词就是社会现实就是如此,理想主义即使短期赢得了胜利,但长期来说可能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我认为这对社会是悲哀的,公平正义伸张者有时既流血,又流汗,往往吃力不讨好,许多问题没有常态化,及时性的去加以解决,让干事创业的劲头削弱。其实无论是助学金分配,还是职称评审等等,其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潜规则却覆盖明规则,变得堂而皇之,所以这让正直的人,善良的人感到很心寒,特别是对一直勤奋的知识分子的冲击很大,更让人失望的是,既然反腐都大刀阔斧,对于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对及时反映的错误,偏差不能进行纠正呢?它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我想体制与市场有许多作用的地方,反腐只是针对其中一个方面,下一步更应该全面性的拨乱反正!
无独有偶,在今年即2023年阜阳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审中,同等材料的去年参评通过了,今年参评却落选,当事人很气愤,但是被和谐,不知后续如何演变?标准与尺度生疑,其实专业水平与能力大家彼此彼此,为什么要为难知识分子呢?更特别是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们只希望依靠自己的学识与能力获评,而不是希望拿金钱去交换或者拿金钱去买保险,他们宁愿不参评,也不妥协,更不愿求人,如果事态发展,真希望纪委针对近十年的职称评审进行专项巡视,看有多少人从中得利,看有多少本不符合职称要求的浑水摸鱼而入?因为它在伤害正直知识分子的感情,甚至玷污,异化国家对知识分子的褒奖,而雁过拔毛,中饱私囊!
法治中国的建设需要千万人的努力,如果说之前没有政策依据还可以自圆其说,可是当文件已经明确,还拒不纠偏就说不过去,不能仅从解决个例到共性问题来填补漏洞,而对当事人过去了就过去了的态度。也许许多事很难再扳回,但理想主义者坚信即使时代暂时没有给与公允,但历史终将会有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