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常为老板们感到惋惜和悲哀,他们只知道产品生产,根本不懂得产品经营。
他们可以把一个产品的技术、工艺等做到精益求精,但在这个过剩经济时代,你营销不行,那就注定产品没有前途,企业没有未来……
在技术壁垒被不断冲破、产业分工逐渐明细的今天,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成本不是在技术端、生产端、管理端,而是在用户端,顾客的认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在一个被变化加速的时代,面临消费者日益严重的审美疲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独特和个性化的营销手段,以追求业绩和利润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产品的市场运作要在洞察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两大条件:
一是让客户关注。
任何营销活动,无非要达到两个目的:
1、增加客户数量,消费群体的增加意味着销量的增加;
2、增加消费频次,在消费群体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增加消费频次,形成重复性消费。
重复性消费的关键是让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产生一种“黏性”依赖,形成“成瘾性”消费,从而变成品牌的忠诚型顾客。
二是让客户购买。
想要用户用我们的产品,就需要解决他们的“想不通”和“能不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用户想购买我们的产品,这里可以用营造高价值感、稀缺感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还要让我们的产品用起来极易上手,包括购买方便和使用方便,因为操作越简单客户流失率越少。
很显然,数字化时代的企业,要想方设法通过转型成为客户运营商。而实时满足客户需求,就要从三个维度来实施:
一是技术路线,从客户需求到生产经营,应用数据自动流动;
二是商业模式,客户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共同创造价值。
我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指出:变革时代的商业模式,内容生产能力,将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内容生产不再单一依赖单一机构或者固化的组织,而是依靠内容粉丝等开放组织创造,这样做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1、内容生产的连续性问题;
2、生产受粉丝持续追逐的内容连续性问题;
三是组织架构,建设客户社群与员工社群,两者融合发展。
在当今数字化引领的媒介环境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听众和观众,他们也是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营销的沟通价值体现在-----你需要学会担当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和创造者,不断增加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建立新认知,就是要抓住窗口期,在品类认知的早期快速出击,采取饱和攻击的做法,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打击。
因此,一个产品要想迅速打开市场,除了我们熟悉并逐步深入的用户思维,更应该将用户的需求演变成具体的消费场景,而且这个场景一定要符合消费者的心智想象力,才能勾起消费者使用的欲望。消费场景化至少要做到:
1、用户痛点的深度感知与满足;
2、用户隐形需求的挖掘与引导;
3、用户充分参与下的体验反馈与设计提升。
显然,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事实上,企业战略就是解决“为什么”,需要格局;企业战术就是解决“如何”,需要布局,把战略规划视做企业的灵魂似乎不为过。
假如当已有的品牌形象和功能诉求不能吸引原有消费者时,重新寻找目标消费者,即寻找那些对本品牌提供的好处感兴趣的人,以他们为目标,也能使品牌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当然,这需要对产品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不然即使重新定位,没有找准目标,还是无济于事的。
做为企业,一定要打造创新升级版,提升市场敏感度,制定与企业相辅相成的战略规划,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永续长远的发展。
如果一个企业,连自身的灵魂都没有,又何谈吸引商家的目光呢?
一贯传统直销的安利也建立了社交电商平台、社群活动平台,老总说:光靠线下实体体验,效率不够高;但光靠线上,消费者粘性很难形成,所以一定要将线上线下打通。
四、服务细化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理论认为,服务是由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生产到最终卖到消费者的一系列相互影响的活动所构成。
中小企业经营,需要实现从信息经济升级到信任经济,而唯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品质,让产品通过一系列定制化创新服务,从单纯的产品转化为“以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消费者的忠诚度。
服务的核心不是产品,而是售前售中售后,这些服务必须形成一个严密的链接,才能达从到产品到服务的升级,它意味着完善服务的流程,用售前服务提升销售效果,用售中服务确保顾客不流失,用售后服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等。
现在,是一个数字引领营销的新时代。
其特点如下:
1、基于数字、创建体验,以顺应客户生命周期轨迹;
2、深层细分,私人定制,优化客户在内容及设计上的体验;
3、倾向移动,重于互动;
4、减少成本,优化价值。
在数字化的媒介环境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听众和观众,他们也是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为此,中小企业营销的沟通价值体现在营销人需要学会担当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者和创造者,不断增加不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而产品的人格认同感,部分的替代了产品功能,成为了新的用户粘连和购买理由,这在产品过剩和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无疑具有试验性的意义。
以往,企业运营路线图为:产品——经销商——分销商——用户(到底)。
现在,企业运营路线图为:用户(开始)——产品——体验——口碑。
考量一个产品是否具有营销优势,自身与众不同的宣传手段是否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与杀伤力,除了在竞品包抄中寻求宣传突围,另辟蹊径外,关键在于个性化服务是否能通过宣传的拦截来凸现身身品牌辐射带来的功能延展性。
实施服务细化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产品需求,变传统的价格为主的竞争手段为价值为主的差异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