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地下堡垒
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苦难中崛起,涅槃中新生。
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侵华日军占领,"国民政府"沿长江节节败退至重庆。此后,重庆不仅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而且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很是主要的空袭目标。
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日军对重庆实施了“空中大屠杀”,进行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大轰炸中,日军空袭重庆共218次,出动9513架次飞机,投弹21593枚,炸死市民16376人,炸伤16453人,3万多幢房屋被炸毁,受灾人数172786人,财产损失超过100亿元(折合1937年法币)。
在重庆大轰炸期间,开凿防空洞比衣食住行都重要。1941年竣工的重庆大隧道全长4000多米,由不相连的7段组成,共有20多个出入口。1942年重庆共有防空洞160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178个,基本可以容纳全部市民。据历史资料,民国30年(1941年),重庆实有人口687943人,防空洞容量总计461080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4年5月17日写给重庆人民的致敬信:“我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致书重庆市,以表达我对英勇的重庆市民的敬意。还在世界人民了解恐怖袭击之前,贵市人民在多次残暴的空袭面前,表现出的坚毅镇定、英勇不屈的精神。这光荣的证明:决心争取自由的人民,其意志决非暴力恐怖所能摧毁。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诚将永远鼓励子孙后代。”
大轰炸造成的灾难之深重,在二战期间和整个人类战争史上创下纪录,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损伤。大轰炸非但没能让重庆人民屈服,反而“愈炸愈强”。以史为鉴,避免历史重演,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见证了重庆人民团结一致、“愈炸愈强”的抗争精神,展现重庆人民在重大战争灾难中表现出的坚毅、勇敢、顽强和乐观的品格,激励后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蔡律 202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