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看到过这样的老人:当他拿起勺子吃饭时,手却在不停地颤抖;想要端起暖水瓶倒水,却因为手臂太抖而把水倒在了杯子外面;他颤抖着嘴唇,勉强才说出两句话……
这种疾病是原发性震颤,也称特发性震颤,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动作性震颤,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
疾病患病率约为0.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患病率约为4.6%。各年龄段的人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有家族病史则会更早起病。
特发性震颤常常是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患者上肢的震颤表现明显,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并且震颤幅度可增加。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感觉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症状。
即使出现这些症状,也并不能确诊为特发性震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引起震颤的疾病。如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患者常伴有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比如肝豆状核变性,震颤常累及远端上肢和头部,而下肢受累较少,核磁可发现豆状核区异常信号;再比如功能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心理因素时出现,去除促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鉴别诊断,认清楚“颤抖君”的真面目!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与机制尚不明确,所以西医对于原发性震颤的治疗没有很好的办法。最常见的可分为药物和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索他洛尔等。可以减小手的姿位性震颤幅度,频率不降低。身体其他部位震颤的效果不很理想,甚至完全无效。有心功能不全、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或其他支气管痉挛疾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禁用。且长期服药会导致耐受,常见的副作用是心动过缓,其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体重增加、恶心、腹泻、皮疹、阳痿和精神状态改变(如抑郁)。
其次是扑米酮。扑米酮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扑米酮治疗震颤,比治疗癫痫的副作用大,首剂的急性反应和大剂量的副作用往往导致治疗中断。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等是肝酶诱导代谢延缓,但是其代谢产物苯乙丙二酰胺没有任何副作用 ,苯巴比妥也很少有副作用。
手术治疗包括毁损术和电刺激术。手术治疗不但费用比较高,且风险往往不能忽视,手术一旦失败,手抖病症不但没治愈,而且又因手术的失败往往使身体出现新的疾病,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慢性病,中药治疗是目前比较适合的康复方式,中药治疗以其针对性强,无副作用,慢慢的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是因肝肾亏损,体内正常抗风邪能力下降,外界邪风侵入体内,不能通过正常的自身机能对抗,进而导致的震颤的表现。中药百草熄风饮治疗特发性震颤,立足整体,辨证论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西医治疗的不足和局限,临床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