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食链
喻建国
考古学家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斯之间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掘出公元前1700年的一些石制铭牌,牌上镌刻着用水牛、羚羊和鸽子肉制作菜食的烹调法。这些食品都需放在用牛肉或者羊肉配制的清肉汤或者菜汤里炖,在餐桌上菜时,撒上一点面包屑。考古学家认为,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菜谱。我国真正形成定型的菜谱应该出现在北宋开始的时候,菜品的名字是“水煮牛肉”。
这是中国第一个定型的菜谱。
北宋时期,在四川盐都自贡一带,井盐采卤是用牛作为牵车动力,不时有役牛淘汰,而当地用盐又极为方便,于是盐工们将牛宰杀,取肉切片,放在盐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肉嫩味鲜,因此得以广泛流传,并作为民间一道传统名菜而做成固定菜谱上的菜名。后来,菜馆厨师又对用料和制法进行改进,成为了流传各地的名菜。此菜中的牛肉片,不是用油炒的,而是在辣味汤中烫熟的,故名“水煮牛肉”。
现在舌尖上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国正在作为一道特色的文化向世界各国传播。饮食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以无食,无食人必亡。人在改造大自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改造大自然为人们提供食物的能效。
能效,按照物理学的观点,是指在能源利用中,发挥作用的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之比。从消费角度看,能效是指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所谓提高能效,是指用更少的能源投入提供同等的能源服务。
现在有很多AI农业,他们运用电脑进行操控,让农作物适时适量获得水分、阳光和肥料。人们可以投入不多的能量,就能够获得大量的农业收成,能效极高。而且这还是农业发展的大势。
在食谱方面,现在全国能够提供菜谱的人是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创新开拓精神在这里全面开花,层出不穷,打开电视机,人们每天都可以在电视上获得几十个菜谱。在这些菜谱的呈现中,也激发人们自己自撰菜谱的积极性。在今天的中国菜谱已经不胜其数。
我在最近突然感觉到,人们在进口之前还可以对食物进行最后的处理,这可以称作是入口前处理。如加入一定调料,提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提高或降低一定的干湿度,经过这样的处理,食物进口后的味觉就会完全不同。我想到了这是一个进食的重要环节,对人们的进食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食材生产,烹饪程序,食前处理,这里形成了人们的进食链。为了提高人们的进食质量,我们一定要把这条进食链好好地处置好。也许很多人以前没有这样的认识,现在已经把这条进食链摊放人们的面前,人们绝对不要轻视它。
人们在这条进食链的作用下一定会让人们的进食出现新天地,这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