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资本市场都存在着一个主流的声音即因为中国散户过多,机构投资者的力量较弱,才使得市场不稳定,才使得长期徘徊在3000点上下,因而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在现实中机构投资者有引领市场向前发展吗?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科学有效吗?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壮大后,割谁的韭菜呢?
在过去的两年,看看所谓的机构投资者在做着什么事?一开始从市场快速融通资金,而把大量的筹码砸向茅台类,造成市场的严重失衡即这种抱团所谓的赛道形成正反馈,把更多的市场资金吸引而入,推动股价持续非理性的上升。要知道价格是靠货币支撑的,而持续拉升更需要更多的货币,在套现非常便利的资本市场,高位必出现囚徒困境,内部瓦解,到最后的闪崩。近20个月,我一直不遗余力的炮轰茅台类的非理性拉升,目的是希望市场理性,希望投资者理性,但常识不被理解,逆常识的东西却大行其道,许多投资者持续为投资行为买单。
一般而言上涨与下跌具有对称性,本质是由成本决定的,而之前的20多个月,茅台类上涨的幅度少则三五倍,多则几十倍,比如2015年时我7元左右买入的三一重工,却较长期无表现,在最近这轮行情中由7元最高涨到49元,涨幅6倍,但最近20个月又最低打到14元,和之前的上涨形成对称性,而类似金龙鱼之类也是如此,放眼整个市场,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白酒板块还算比较坚挺外,其它抱团个体的股价都大幅回撤,也因此今年许多著名的公募,私募都亏损累累,在我看来就是为之前的错误行为买单。
错误的投资行为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更使得整个市场出现危机,机构投资者不是在引领市场,而是在贻害市场。在我看来由于机构亏损后,还会有后续资金补给,有时能保持成本,但当下的窟窿太大,比起机构,如果散户有后续的资金补给,我相信操作能力应该不逊色于机构,也就是说不知谁引领谁呢?
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主要是负和博弈市场,谁主导谁就意味着谁在收益,谁在买单,但过去持续拉动极有限的个体的吃相过于难看,在我看来就是利用资金优势,疯狂的从市场掠夺财富,市场需要均衡与平衡,这样各方的利益才能平衡,所对应的市场才更稳健,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对机构投资策略给与管理与引导,特别是对高价介入的投资行为给与制止,同时对市场中更多稳健型的投资者给与融通资金资格,让更多的市场中人面对市场与个体非理性下跌时,都有武器捍卫自己的利益,其实个体在捍卫自己的利益也是在捍卫整个市场的利益,此外市场治理也要多管齐下,比如上市就是为了从市场套取财富的行为的管理与约束,再如今年新股上市的速度过快,不能因小失大即为了上市那200家,而损害整个市场5000个个体的利益,还有基金发行计提20%左右的准备金维稳,官方的金融稳定资金的充实以及关键时刻的发挥作用等等,总而言之资本市场是个统一的大市场,其建设与发展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就更有必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拿出更多实招呵护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