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徐善龙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一名中共党员,更是一位优秀的人大代表。近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坚持为民办实事,作出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漳州市长泰区人大代表徐善龙

倡议修建人行天桥·排除交通安全隐患

文兴东路与莲前东路并向同行,自文兴隧道、云顶隧道建成通车之后,文兴东路连接着环岛干道,西经文兴隧道可达火车站、厦禾路、轮渡,与前埔南路相连可达黄厝路。这一带的交通网络呈纵横交错状态并向四面八方延伸。同时,文兴东路还是会展中心的三条主干道之一,车流量与日俱增,文兴东路成为交通要塞。自厦门成为全国第一大会议城市以来,会展中心几乎每周举办各类博览会,有时一天有数万参会人员的车辆通行文兴东路。

文兴东路300米之内有四所学校,分别是前埔南区小学、市第一幼儿园、市第四幼儿园、大同中学,学生总人数将近万人。前埔南区属目前厦门东部最大的社区,周边有前埔南区、古楼东里、文兴东二里等六个小区,附近居民多达两万多人。因此,每到上学、放学以及上、下班高峰期,人流聚集,交通拥堵,尤其是文兴东路和古楼路交叉路口,周围三、四百米路段,高峰期全线堵车。

文兴东路和古楼路交叉路口斑马线两端没有红绿灯,学生和居民群众常在车流混杂的斑马线上冒险穿行,心惊肉跳,险象环生,曾经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建成后的人行天桥

据此,徐善龙组织发起前埔南区小学家委会的家长义工队,从2014 年5月起在文兴路斑马线上维护交通秩序,护送学生和老人安全通行。

面对如此复杂的交通现状,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徐善龙挺身而出,多方奔走,联络了前埔南区小学校长肖淑芬、副校长胡震宇、教导主任陈瑞荣,还有家委会会长邱景兴、家委陈小青和洪丽灵等人,通过多方协商,起草了一份申请修建人行天桥的文件《关于在文兴东路和古楼路交叉路口增设人行天桥的申请报告》,呈投厦门市政府相关主管部门。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中)关注人行天桥建设事宜

很快,主管城建的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于2016年1月8日召见了徐善龙等人。同时,厦门市政工程设计院快速堪测设计了人行天桥方案图纸,厦门市财政局又及时拨款约700万的资金。2018 年11月23日,文兴东路人行天桥宣告建成竣工。

倡导家长教职工捐款·学校门口设置减速带

曾经有好长一段时间,徐善龙站立在前埔南区小学的校门口,面对车水马龙的校门前一带的危险路段,总是紧锁眉头。原来,他在思考如何排除校门口存在的安全隐患。

前埔南区小学位于古楼路,与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前埔分园、第四幼儿园前埔分园、前埔不夜城相邻。校区地处交通要道,车流密集,校门口紧依十字路口,刚出校门就是车速飞快、车流很密集的大马路,违章停车频频发生,行人视线极易被遮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与研究,徐善龙想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决定在新旧校区附近安装减速带。他的这个设想,立刻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以及30多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大家积极捐款,共集资2.6万元左右。经过紧张地施工,在校门口路段安装了12条减速带,安装的减速带共长64.75米,于2016年1月19 日完工。这就给进出校门的师生家长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

尽管有了减速带的安全设施,徐善龙仍然组织家长轮流义务指挥车辆,按照上午、中午、下午、夜晚四个班次,坚持维护交通秩序。就这样,由16位家长长期坚守在车流量最大的减速带附近,义务指挥交通。目前,这项善举,由最初的9人发起,现在已发展到400多人。

视疫情如军令·把抗疫当战斗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歼灭战。2021年夏天,在厦门市前埔社区发现疑似病例,徐善龙第一个跑步来到前埔东社区报到。他向分管抗疫的社区领导说,请把风险大的抗疫工作分派给我,我是退役军人,是共产党员,是人大代表,责无旁贷!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徐善龙(右2)在核酸检测点执勤

于是,主管抗疫的社区领导立马分派他去会展南小学核酸检测点执行任务。他在现场负责为居民检测体温,维护排队人员秩序,督促前来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们正确配戴口罩,及时洗手消毒。

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每天都坚守到医务人员全部下班之后,他才最后一个人离开核酸检测点。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坚守到第六轮核酸检测筛查结束,前埔地区解除中风险疫区级别防控。

对于徐善龙的无私奉献,社区领导和医务人员都交口称赞。他们说,徐善龙视疫情如军令,把防疫当战斗,坚守平凡岗位,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充分发挥了优秀的军人作风,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职责,无愧于人大代表的荣誉。

坚守校园公园地铁·义务清除拉圾障碍

在校园门口,在公园内外,在地铁进出口……,经常能看到有一位身材伟岸的义工在认真地清除沿途拉圾,帮助清洁工清理垃圾与移除重大障碍物的身影。这就是徐善龙经年累月坚持执行的一项义务劳动。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徐善龙在地铁进出口义务打扫卫生

传播正能量·全家做公益

自从徐善龙参加公益活动以来,深刻地影响到了一家人的生活与思想。他的儿子徐奕涵当时就读于前埔南区小学六年级,利用空余时间跟着父亲一起做志愿者。2018年,9岁的徐奕涵跟着父母从厦门出发,到贵州省罗甸县董架村考察石矿原料市场。在矿山附近居住了几天后,徐奕涵发现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缺衣少食。回家后,徐奕涵向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用这些年存下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去资助贵州的贫困留守儿童。他的这个心愿,获得爸爸妈妈的一致赞成。

为了筹集更多的钱,一家人聚在一起出谋划策。爸爸说:“从现在开始,我戒烟戒酒,帮你筹钱。”妈妈说:“我今后每年少买几件衣服、首饰,也给你节约些钱。”徐奕涵说:“要不成立一个‘徐奕涵基金’,发动身边的小朋友一起来资助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吧!”

一个月后,一家三口再次驱车赶赴罗甸县董架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给村里七位极度贫困的孩子每人资助两千元现金以及新衣服、新书包等物品。返回厦门后,徐奕涵经常跟自己的同学讲述关爱贵州留守儿童的事情。在他的号召下,班里的不少同学也陆陆续续开始捐助衣物、学习用品。为此,徐奕涵还特意在教室附近设置了专用的捐物箱。

从2018年至今,徐奕涵每年跟着父母去一趟贵州省罗甸县董架村,给留守儿童捐钱、捐物。

传承红色基因·亲子乐当义工

一手拿着夹子,一手拿着垃圾袋,一边走一边捡起地上的饮料瓶、塑料袋、餐巾纸、烟头等垃圾……。在父亲徐善龙的影响下,儿子徐奕涵也当上“环保小义工”,利用每个周末的宝贵时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徐奕涵说,周末再充电,公益就是人生“必修课”。

心系民生 情暖群众 福建厦门市退役军人徐善龙为民办实事纪事

 

图:徐奕涵(左)关爱红军老战士

小区里有位九十多岁的红军老战士,平时常会在小区溜达,但有一次,接连三天都没看到老爷爷的身影。徐奕涵发现后特别着急,一个早归的下午,徐奕涵特意来到老爷爷的家,敲门询问,才得知老爷爷感冒了,在家静养。“我发动了班里的几位同学一起去慰问老人,还特意从自己的‘基金’中支出了一些钱,让爸爸为老爷爷买了米面油肉蛋等慰问品。”徐奕涵说。

因为乐于助人,表现突出,2021年徐奕涵获得厦门市思明区政府授予的“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比普通老百姓做得更好、做得更多、做得更美。”徐善龙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人生第一位,不但以身作则,而且教育子女,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践行志愿精神,促进文明实践。(姚逸宁 周晋泰)

责编:黄崛晟 审核: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