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1976年1月21日)乙卯大寒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大寒气候较冷,且近新年,各地均于此时制作腊肉:北平多制青酱肉;湖北则做风鸡、风鱼,广东大作香肠,金华则腌火腿。
苏东坡有“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诗”云: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
未能頳我颊,聊复濡子唇。
故人千锺禄,驭吏醉吐茵。
哪知我与子?坐作寒螿*呻!
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
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 螿jiāng 寒蜩,螿也,似蟬而小色靑
(公历1978年1月20日)丁巳大寒日天头记载(详图二):
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斯时日行三百度,天气栗烈已极,故名。
往昔俗于今日窗户洞开,室内停止炉火,系表示抵抗寒气,俾屋内蜷伏之虫类,悉数冻毙,否则内烘外凛,肃清无宇,天暖即易生疫疠矣!
早年各地乡民,冬时无力生火辄麕*集于有阳光之处,或坐立工作,或憩息偃卧,俗谓之“哺太阳”。
“哺太阳”似为日光浴,为光线浴之一种。凡患神经衰弱、贫血、肥胖病、痛风、秃头、上皮肿等皮肤病,皆适用之。
*麕jun集:成群。
(公历1979年1月21日)戊午大寒日天头记载(详图三):
大陆民间风俗,腊月廿四日夜祭灶,谓之“送灶”,故有念四夜之称。惟于北方则在廿三日夜行之,并供以黄纸钱、马草、马料、麦芽糖棍及糖瓜等,故有
“二十三糖瓜粘”之谚。此一祭灶之俗,在新石器时代用火熟食时即已开始矣。
商时有天子祭五祀之制,所谓五祀也者:即户、灶、中霤*、门、行。周时亦有祭灶之礼《礼记月令·孔氏注》云:“灶神而祭者是先炊之人。灶夏祀,盛德在火,烹饪之功所由来也。”其起源是为纪念火对人类之功劳耳。
*霤 liù 同“溜”。屋檐下用以接雨水的长槽。
黄永陵 于温州知省斋 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