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招聘包含更多营销的色彩(1月18日)


如何让招聘包含更多营销的色彩(118日)

 

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家办公,当越来越多的终端客群都是在家里创业,利用自己的客厅和居室,为客户提供服务,这就使得未来的创业与就业局面将发生改观。从终端看,相对闲置的客厅空间和劳动时间,以及彼此的人脉关系,一起打包“卖”给总部,总部用租赁方式,计时租赁相应的空间,所提供的是专业化的培训和传播,以及相应的造星和资源整合,承担不同角色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收益。

有经验的投资人都在用有限合伙企业去增加股权,并以此加大对于经济实体的控制力度,比如说合伙人出资购买有限合伙企业的股权,享受相应股权的同时,还享受自己所创办的工作室的收益的一定比例,得到双重收益!同时也出让高比例的兼职分成,通过社群营销,把利益分享给那些给自己带来客户的人群。

在这里,春宝给创业者一个建议:招聘不要招聘销售,而要招聘合伙人!

 

比如他们只是接受培训的角色,就需要支付培训费和风险保证金;他们来总部实习,就需要支付相应的空间使用费和耗材费,他们愿意被传播就需要支付素材制作费和传播费,他们愿意参与有限合伙企业,就签署协议,就需要购买相应有限合伙企业的股份。

而假如他们分享自己的时间,做培训者就可以得到培训费用;当他们的“徒弟”出师了,他们就可以享受提成或者管理费用;当他们在家里可以被允许举办家庭会议,或者承担工作室的部分职能,就按照约定的费率得到相应的租金,假如在相应的家庭聚会中得到相应的活动收益,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单项奖励。

 

高明的团队管理者会将利益朝下输送,比如让下面的人看到,他们所投入的部分中的60%都可以通过各种租金,分润,培训费,管理费等等收回来。所不同的是收回的速度和规模的问题。这种模式越清晰,在拓展市场的时候难度也就越小。假如设定平均12个月可以收回这60%,并设定其中的40%为分润,20%为培训费,20%为管理费,20%为租金,则可以再进行相应的量化规划。剩下的40%相当于成为有限合伙企业的股东。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12个月之内把60%的投入都收回去的,那么这个60%的投入回收的周期可以表现得弹性而灵活,不仅可以延长,而且可以缩短;比如可以延长到18个月,2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当然也可以缩短到6个月甚至更短。而关注点不仅是全周期,而且包括特定的目标对象,以及所涉及的整个事情。

为了产生更明显的激励效果,可以根据“饥饿营销”的原理,设定只有那些可以在12个月的周期内实现回收60%的伙伴,才可以有资格享受有限合伙企业的股权,而这样的人最多占有20%的份额,就是说需要有将近250个备选人能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要找到这样的人,就需要把宣传面扩大到1000人的规模,这就是用预期结果倒推规模与节奏,并为自己的行动力进行量化规划。

假如达成共识的比重高于预期效果,那么就在专业度上进行细分,打造用专业手段和方案解决专门特定需求的“事业部”。让每个人都明确地感觉到,自己所得到的不仅是一技之长,是归属感和充实感,而且是被传播之后所得到的影响力,是股权升值之后的价值回报。

 

在未来,我们会越来越感觉到,招聘是变了味道的,更大程度上是市场策略的延伸,而并非仅仅停留在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看似找合伙人,其实是在找客户(毕竟被选择的人是要花钱的);

看似找客户,其实是在招聘兼职销售(毕竟是要口碑甚至社群营销的);

看似招聘兼职,其实是在招聘培训师的(毕竟预期收益要看徒弟的价值变现);

看似招聘培训师,其实是在找管理人员(毕竟自身价值要根据徒弟业绩而设定管理佣金);

看似招聘管理人员,其实是在开分店(毕竟需要通过给租金的方式充分利用别人的空间);

看似在给别人租金,其实是在打造连锁优势(预期目标是把人才优中选优,打造连锁经营的基础);

看似开店提供服务,其实是在卖产品(产品优势非服务所能及,产品可以无限复制,突破时间上限);

看似卖产品,其实是在卖整个平台(需要将从业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综合优势);

看似卖平台,其实是在以自己的资源创造性地满足相关的特定需求(强化需求并提供实施解决方案);

看似满足别人的需求,其实是在让自己发展壮大(有再多的盟友,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才是盟主);

看似自己是盟主,其实自身不过是在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为别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资源对接,业绩倍增);

看似是提供平台,其实是在试验业务融合模式并积累素材。(为系统传播做准备)

 

当每个业务人员都需要走到外边去展业,就需要跟那个陌生的人群说自己主营业务之外的话题,满足他们在自己本身提供的服务之外的价值和服务的需求,这种“买一送一”的感觉,会给人占便宜的感觉,跟竞争对手相比,会有多一重的优势,同时让自己的工作不是那么枯燥,也让成交变得刚柔相济,不那么强硬。甚至可以用团队内部彼此推崇的方式,利用默契的配合,获取集体收益。

作为创业者,需要想好你要做什么,需要细分到极致,需要有基础支撑,需要有立足之地,需要自食其力,能够在自己养活自己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己的目标客群,在他们所在的群体中,在他们的生活场景中,在他们的朋友圈中,在他们的系列需求中渗透!而且是无孔不入地渗透。

 

其实签单未必需要亲自动手,把业绩和荣誉让给别人,把利益让给别人,你自然可以拥有更高的影响力和更强大的向心力。因为渗透的主导思想,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包容,是高瞻远瞩的模式融合,是彼此跳出自我的互相满足,是在优先满足客群基本需求之余,赠送给他们额外的价值,让他们感觉占便宜,从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成合作。

真正的领导需要有墨家的兼爱,需要有道家的胸怀,需要包容接纳,成全别人,甚至需要有佛家的空杯心态,要知道,其实一切都并不属于自己,一切都是虚幻。只有通向结果的过程与感受才是真实的。

 

作为经营者,首先要整合资源,经营人心,而资源并不单纯局限在钱这方面,还有钱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名,誉,信任,头衔,仪式感,权威性,素材积累,形象传播等等。

人做事的核心在做共识,而共识的核心在于深层次认同,在于梦想的追求与逐步接近实现。人的经营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传承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新在于模式以及体系中的方式方法。当然更需要有落地着眼点,需要有兑现承诺的资源。

人可以有不同角色,可以有不同感觉,可以有不同形象,可以有不同价值。人的角色都是混合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只有单一角色,所谓单一也仅仅是相对的阶段之内比较单一。而这些都是有相对角色出现的前提下才存在的。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是TA自己可以调配的那些钱,还有身边的人和身后的人的压力,潜力与期待,还有看问题的主观偏好与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企业聘用员工也不可能只为其单一角色与职能而付出成本,而是根据其混合程度,制订相配套的成本付出比重。

每个人的角色都包括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因素,过去的是专业,背景和经验,当下的是人脉资源,业绩和成本控制;未来是发展空间,影响力和团队管理。

创业基础不坚实就会招聘困难,但过于注重基础,又会让未来发展趋缓,增长速度乏力。所以通常从过去向未来,就如一支足球队的阵型,以532或者442为稳健型的,而352则更注重现实,因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过于注重未来,而未来只是风险型的试探性的投资。

 

贾春宝

2022118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