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金融方案 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机制保障


乡村振兴新金融方案 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机制保障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布局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农民、农业、农村三大领域,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广阔乡村开辟新金融行动的新主场。”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解读表明,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接下来摆在面前的任务是如何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意见》要求金融机构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研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模式、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八大重点领域入手,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金融产品升级要求。”万祥军说:接下来,金融机构要整合、优化原有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金融支农产品、民生领域贷款产品;同时,重点发展十类产品,如小额信用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民生领域贷款、农村资产抵押质押贷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保险产品等。

在此之前,央行和银保监会还发布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旨在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为此,万祥军表示,在管理层大力呵护和有效监管下,银行业将迎来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成效的“试金石”。

近期,多家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相继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后有近1亿脱贫人口,“十四五”期间陆续城镇化的有1亿新市民,还有回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休闲性迁居的城市中产阶层等群体,都将产生许多新的金融需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将融合住房租赁、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社保民生等多元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祥军指出,这些政策措施正在有序落地。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将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6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建设行动、智慧农业建设、农村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已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一起制定合作方案,明确了16项具体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接下来,将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开展现代种业金融服务、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除了资金支持,农行还将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战略机遇期

“已经绘就的乡村振兴战略蓝图,给银行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王勇在题为《把握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文章中提到,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原本就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银行业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国家政策精神的主动之举,是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银行业应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行动中彰显金融的本源属性。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尤其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之前,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分别给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分配。这足以让银行业明确未来的业务方向,发挥各自业务资源优势,有效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目前,有些银行已经提前行动,制定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计划。 农行 提出深入实施服务乡村振兴“七大行动”;邮储银行 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点多面广、队伍深入乡村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推进服务乡村振兴“五大工程”。

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一个对银行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金融服务创新,未来还需银行业好好把握。一是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办事,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把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各项政策和制度调整优化。到2025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紧紧围绕考核评估指标要求开展工作。《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所设定的考核评估定量指标包括贷款总量、贷款结构、贷款比重、金融服务和资产质量五类,定性指标包括政策实施、制度建设、金融创新、金融环境、外部评价五类,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实践新要求,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指标要求合规经营,努力达标。

努力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银行业需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主体的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发展好农业供应链金融;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核心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生产性托管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经营,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

完善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机制。从供给端、需求端、政策端多维度入手,支持农村水利工程、生产排污处理、宜居乡村、集中供气、供水和电网改造升级等农业项目建设;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以建设绿色农业试验区为重点,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推动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加强涉农信贷数据的积累和共享,通过客户信息整合和筛选,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在有效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着力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覆盖面和信贷渗透率。

谋定机制健全乡村振兴的金融方案

“金融机构要切实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服务新时代三农工作全局出发,从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万祥军表示,顺应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着力构建金融资源配置优化、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管理保障机制健全“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促进农村金融供给更加充分有效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资金投入是前提。作为地方农村金融的主实力军,充分发挥三农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资源禀赋,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回归农村金融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更加充分地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保障乡村振兴供给。

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促进农业“稳粮、优供、增效”。服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严格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政策要求,加快压缩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资源占用,信贷资源重点向优质稻、蔬菜、果业、茶业、水产、草食畜、中药材、油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九大优势产业倾斜,以信贷投向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服务农村三次产业融合,运用“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产业信贷通”等创新融资模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重点支持“百县百园”工程、十百千万乡村旅游点建设、品牌农业发展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助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服务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小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助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对接乡村绿色发展需要。深入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以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抢抓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利契机,重点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整治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等农村生产性、生活性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创造更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对接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加大对林业、节水农业、生态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以绿色金融促进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解决农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快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文明”。满足精准脱贫攻坚金融需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运用好政府增信、产业带动、资产收益扶贫、公益扶贫、互联网金融扶贫等有效模式,

重点做好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投放。提高金融扶贫的对焦水平,在实现对贫困地区责任网点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需求调查、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信贷投放“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到“三个更精准”,即制定深度扶贫规划更精准、把握贫困实时数据更精准、对接脱贫攻坚项目更精准,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满足城乡融合发展金融需要,主动对接新型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挥致富带头人“领头羊”作用,重点支持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和乡村车间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主动对接农民市民化需求,为农业人口转移中生产、经营、消费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满足农村文化发展金融需要,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农村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加大对传统工艺、健康养老、文化健身、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激发农村文化市场活力,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持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共享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质量是关键。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着力建设供需匹配、普惠便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全面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建设供需匹配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立足于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总结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成功经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和农户金融需求新变化,实施小额农贷扩面、提额、增效工程,再造新时代小额农贷模式。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创新更多易推广、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不断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提供精准、优惠、专业的金融支持。

着眼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活力,重点围绕乡村产权改革,大力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试点,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和金融市场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健全普惠便民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触角,巩固乡镇网点全覆盖优势,提升“助农金融服务点”功能,织密织牢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网络。

建立常态化营销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扫村、扫户”活动,集中力量、逐户上门、整村推进,构建“责任网络化、建档标准化、产品多样化、服务精细化、信息系统化”的全方位营销服务体系,充分发掘和主动对接农户有效金融需求,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支持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大力普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移动支付平台,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让广大农民共享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普惠金融服务。

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金融环境。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文明新风服务工程,重点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完善信用评价机制,提升“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品牌效应,打造“信用惠农”新模式,引导农民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守信”的良好农村信用环境。

推动降低农民融资成本,结合涉农经营主体贷款方式、额度、产业方向等因素,通过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完善续贷管理等一系列减费让利政策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的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三农融资贵的问题。推动金融知识下乡,进一步提升金融知识普及覆盖面,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金融素养,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护好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持续提升农民的金融安全感。

@、强化管理机制保障

促进支农金融作用更加全面有力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管理机制是保障。健全党建引领、质量管理、组织建设、互动合作等“四大保障机制”,让农合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先锋作用。健全党建引领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系统党委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的优势,实施“党建+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推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取得实效。

健全质量管理的保障机制。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科学设定涉农贷款容忍度,增强干部员工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三农特色产品创新和整合力度,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都有产品对接、有服务方案。加快三农和农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制度、流程、渠道的改造升级,做到“三个优先”,即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支持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相关金融服务优先满足。加强三农贷款管理,切实巩固和提升三农贷款的质量和效益。

健全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深化事业部制改革,优化三农事业部管理,实现营销服务的专人、专岗、专营,提升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专业化水平。适度调整涉农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度,落实涉农贷款工作尽职免责办法,有效提升信贷人员加大涉农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加强三农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员工服务三农本领,致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服务人才队伍,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健全互动合作的保障机制。深化与各级党政以及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积极搭建银农合作、银企互动、银村共建等服务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凝集多方力量,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合力。加强与保险、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等同业机构的合作,采用“银行+保险+农户”“银行+担保+农户”等模式开发支农贷款产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新金融方案 丰收节交易会·万祥军:解读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