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胡占华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灿烂历史和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之际,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建立怎样的制度、政党靠什么理论指导、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与中国梦,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先后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如今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可值得欣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是凝集激励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享世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果,值得铭记、纪念、展望安详美好生活的国家梦、事业梦、家庭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文化自信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梦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与中国梦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灿烂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和文化辉煌一直为中国人民所骄傲和世界各国人民所钦佩、瞩目,然而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衰落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从中国经历的屈辱彷徨中清醒呐喊抗争奋斗,他们不仅反抗造成中国屈辱的外国侵略,还深刻分析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道路原因、思想根源、制度原因,他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中有林则徐的虎门硝烟,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思想家魏源,有提出彻底推翻封建王朝振兴中华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立志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有洞察世界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江泽民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集体,有提出中国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们的行动目标作为国家民族凝聚力的习进平新时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努力中国梦作为民族梦想、个人梦想逐渐演化成民族理想、个人理想,激励着中华民族和个人为之奋斗不怕牺牲。中国梦作为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向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转化的过程是艰苦的曲折的,有拨云见日一样的高瞻远瞩和夸父逐日一样的精神追求和执着,中国梦正是从梦想到理想到思想到行动这样一个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与中国梦的初心和使命是致力于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中国梦正是从伟大思想付诸到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过程中,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一直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思想一旦付诸伟大实践,中国从此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是实现贯穿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从民族理想和个人理想转化到一个政党和国家引领人民的思想的时候,也就成为指导人民实现理想的思想方法,具有指点江山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和精神激励效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思想与时俱进,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学者学术思想竞相繁荣,各行各业做好自己工作实现个人梦想家庭梦想,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开辟了新境界新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还需要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理念,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系统构建了国家建设价值信念;再加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发展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养理念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彻底的理论自觉性,而且具有真切的实践先进性。

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历史的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积淀值得好好总结,当代的人文文化科技文化积淀值得好好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致力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

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智慧总结,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从为人民服务提出发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执政目的是为皇权服务的,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显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于是才有各地的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铁路、人民医院等等,甚至货币也叫人民币,这就为中共执政的合理性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根据,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改革开放四十三周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探索期、改革开放转型期、改革开放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全面发展时期。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经历康乾盛世之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新媒时代世界经济政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更好落实实践十四五和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外商投资法》的实施,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解放生产力是解决如何有利于从生产关系层面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发展生产力是不断解决科创研发与市场化工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文化层面看,中华文明的始祖都是大科学家,黄帝发明指南车可以辨识东西南北方位为占星天文地理八卦奠定基础,伏羲发明织耕结网尝百草制药,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玉器和三千年前商朝青铜器即便是今天也不是随便哪家企业和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制作出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值得自信自豪大发展大繁荣,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可值得欣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是可以沟通、交流、合作并且这些沟通、交流、合作能促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理解与认识,理论与实践。一大会址南湖红船、井冈山、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西柏坡、天安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圳、浦东、雄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当中。

三、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值得自信自豪值得大发展大繁荣,然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必要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可值得欣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比如说走进异国他乡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学校园、歌剧院等)。

1、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物质生活不富裕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之初,就老百姓民生领域经济发展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物质文化商品与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从儒家仁义礼智信和合文化包容孝道和谐有序、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养生哲学、佛教文化仁善慈悲到核心价值观,都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要客观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知识结构的人不同文化修养的人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环境成长的人不同价值追求信仰的的有不同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不同的物质文化需要放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视角眼界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921年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所在地今天已经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和长三角城市群龙头,面向世界开放的浦东新区生机勃勃,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经过几年努力成为夜色斑斓城市再到致力于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雄安新区高水平规划展望未来,雄安新区生态宜居,华北明珠白洋淀与南水北调互联互通,荷花鱼米香与现代化产业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当中格外引人注目;马克思列宁主义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古田、遵义、延安、西柏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红色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先进文化与学习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在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当代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积淀的同时,为更好更快高质量发展人民过较高质量生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征途上,成就事业梦、安详美好生活的家庭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角学习党史学习铭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红色文化。

3、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可值得欣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比如说走进异国他乡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学校园、歌剧院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重温波澜壮阔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奋斗史、红色文化,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值得铭记、纪念、展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征途上,成就事业梦、安详美好生活的家庭梦。

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然而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不是孤立存在,两千多年前以及随后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勤劳勇敢的欧亚大陆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欧亚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丝绸之路”,随着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就有东洋、南洋、西洋贸易与文化交流通路,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改革开放四十三周年,中华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几年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稳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中国早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货币体系并且国际化进行中,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积极参与国际投资融资,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习近平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载入联合国有关文件,文化自信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可值得欣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比如说走进异国他乡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学校园、歌剧院等一直会获得赞许),“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是中国进入新时代,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走开放、合作、和平、发展之路,“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互联互通,具体体现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实施,把经济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与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并联串联贯穿欧亚非大陆和重塑东洋、南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一带一路”致力于双赢多赢,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彼此交融,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互有比较优势,“一带一路”是全球共同需要,人类共同梦想,既是经济发展开放合作之路也是和平友谊文化交流之路,更是包容发展之路,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有助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中国智慧所供给的中国商品与中国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品服务互联互通。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在中国与中国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过程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交流。“一带一路”不是单向单车道而是互联互通并联串联的的立交桥高速路火车站航空港深水港容得下符合条件的合作者竞争者,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中国智慧助力经济发展开放合作“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历史文化的“一带一路”,带给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商品玲琅满目,文化交流赏心悦目,行商坐商通达四海,文化行者播种文化友好友谊之路。现实“一带一路”文化,新诸子百家论坛促进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每一个跋山涉水成八戒的行商就是一首诗,每一个百炼千锤变玉龙的坐商就是一首歌,每一个闭关修炼十年磨一剑修成正果的行者就是一首诗,每一个崇文兴教的城市乡村就是一首歌。中国有句俗话:外来和尚会念经;中国还有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物质文化需要差异化与本土化无论是农耕文明时期还是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期都是并存的,市场主体念好“一带一路”这部经就要与“一带一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重视文化交流的促进剂、交联剂、润滑剂作用,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进老百姓福祉力所能及承担社会责任。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并于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强国,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目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化继续进行时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以城市化与乡愁视角统筹思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城市群视角看待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国际经济产业链分工供应链分工价值链分工思考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以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应对国际化金融体系和投融资体系,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致力于世界经济发展,战略前瞻的财政税收政策与改革,思考中国当前经济和未来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与需求层面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建设,中长期发展致力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2050年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中国,双循环战略是中国所处现实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确定的,既有比较充分了解发达经济体发展轨迹做出的战略判断,也有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做出的战略安排,紧紧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外商投资法》实施一周年《民法典》正式实施,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律体系保障和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保障的制度体系。这样的战略判断和战略安排,有助于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当中保持经济发展可预见性、稳定性、经济发展韧性以及因应内外部环境变化修正、微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童年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唱着解放区歌曲红歌,读书学习之余与农民老乡一起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期待憧憬2000年实现现代化走进小学校园,那时我们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尽管生活不是十分富裕,与童年伙伴乡里乡亲都是至今难以忘怀的乡愁,改革开放之后县城读书学习,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县财政收入有超过亿元人民币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着高占祥先生作序《可爱的河北》走进大学校园,大学有专业学科大师大家,三十二年前中国共产党生日那天我参加工作,人到中年了,见证了我们国家蓬勃发展,当我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时,我感觉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一份子普通党员,城市化与乡愁之间,与异国他乡中华文化守望者之间,时时刻刻祝福我们的祖国。当2021年钟声敲响,中国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值得高兴地是我与党校老师一起积极参与了扶贫工作,当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值得高兴的是我与党校老师一起展望了承德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当2050年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中国,我期待那时身体健康,与党校老师一起为祖国干杯。

 

(作者单位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科研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