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注册制渐行渐近,身处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所谓的股评专家在市场上煽风点火,说全面的注册制后国内市场肯定向美国市场看齐即一九分化,即市场中的90%个体阴跌,只有10%的个体强者恒强,而反观目前国内市场注册制全面铺开的前夕就是按照机构绘制的蓝图运行的,比如新年以来,国内市场指数大涨之时,也只有最多20%的个体上涨,而当市场回落时,90%以上的个体都在下跌。在一个价格整体向下的市场里,试问谁能挣到钱?谁又愿意把自己的积蓄搬家到资本市场呢?
目前的市场呈畸形的发展,也就是综合这一个月的运行结果看,只有机构抱团的录得正收益,其它多是负收益,当然机构抱团的也有亏损的,比如最近暴雷的东方日升和上海市场,说明机构在个股甄别上也未必很优秀,,同时最近市场运行的迹象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在从券商板块中撤出大量资金,而作为牛市鼓手的券商板块在本轮牛市中不涨反跌,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券商板块里集中了最广大散户的力量,机构拉升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与此同时机构抱团最近也出现松动,所以机构有从券商板块撤出资金维稳大本营白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板块,可以说目前这两块是超级机构高度控盘的,散户的数量很少,所以有了资金再叠加点利好就会拉一波,从而使这一本万利或者我认为就是从市场掠夺行为不断的进行下去
看看机构最近的抱团标的比亚迪,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华友钴业,中国中免等,有多少是业绩大涨的,比如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白酒们的业绩如何?华友钴业去年还因为钴价大跌而大跌呢,今年因锂产链处于景气周期而大涨,而明年呢?可以看到不是因为业绩多么靓丽而股价连续上涨,更多的因为机构在里面有更多的资金且高度控盘所致。市盈率还能作为投资的一个主要参照吗?许多机构抱团都严重透支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的业绩,可短期一旦市场流动性不能及时供应,业绩再向弱,踩踏的风险想到过吗?
市场的总量资金是有限的,由于机构抱团和机构募集资金的优先权,且高度控盘,使得场内外资金源源不断的向着超级机构流去,而他们扎堆进行投资,使得整个市场往极端化发展,如果这样市场其它投资群体也会寻求存活之道,比如也会抱团C字开头的进行超短期的炒作,并不断轮动到新C字头。
如果注册制后的结果必定使80%以上个体价格向下,同时又叠加机构只抱团那仅有限的近百个个体的话,那么这样的注册制它的意义何在?希望国务院金融委从政治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