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到底是怎么来的


十二地支到底是怎么来的

 文/兴国三僚曾公文化研究会 

看风水/学风水/八字

择日、风水古书

13319496471

图片


十天干的由来,我们上次已经介绍了。十二地支,我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那十二地支到底是怎么来的?古人发明十二地支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相信有很多的易友是不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十二地支的起源。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中国历法纪年。木星的公转大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称木星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十二个部分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十二地支。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五行和天干配合,包含了这许多,再下来配合地支便又不同了,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写作地枝,表示干的分叉,其实就是支,支持的支”。地球本身的作用,也就是太阳系中,月亮和地球发生的作用以及节气的关系作用。

 


大约在45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学着记录大事件和时间。在当时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工具不完善,人们就用最原始的数手指的办法来计数。由于人类有只有十根手指的特征,人们发明出来的计数循环也就只有十个。所以计数单位十个为一循环,也就是现代我们所讲的十进制。发明了这十个计数单位,同时就要对他们进行命名。这十个计数单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十天干甲与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计数工具主要用来计日,十天是一个循环。

同时,由于夜晚没有灯光的原因,人们观察天象十分方便和清晰。我们靠观察月亮的圆缺来记越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一圈是一个周期。也就是一个月,我们知道月球公转一周需要27.32天。但由于地球也在自转的缘故,能观察到月相变化是29.53天。由于古时的科学水平发展还在落后,人们没有任何可以观测天象的工具可以利用。不像现在已经有了各种望远镜或者更高科技的工具来探测太空,人们能够观测的只有月相的变化,所以当时人们把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天数定为一个月,也就是29.53天为一个月。

 

曾13319496471


由于每年有365.24天,只能分配到12个月的缘故,人们记录的月份也就是12个月,为了区别于日,古人又用一套符号来表示月,这12个符号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一来,日和月都有了记录的办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符号用来记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符号用来计月。其中,日又叫干,是雄性的标志,叫做天干。月,又叫做支,是雌性的标志,叫做地支。在具体计日,月甚至年份的时候并不严格,导致地支也会被用来记日,天干也会被用来计月。久而久之就把天干和地支连起来用,这样就组成了六十花甲子,用来表示某时,某日,某月,某年。这些就是地支的由来以及发明地支的初衷。

 


十二地支的含义

 

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属阳水,方位正北,代表膀胱、耳、四季节气冬天、十一月)
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属阴土,方位正北,代表人的腹、脾胃、四季节气冬天、十二月)
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阳木,方位东北,代表人的脉、胆、手、四季节气春天,正月)
是茂,言万物茂也
(属阴木,方位正东,代表人的十指、肝、四季节气春天、二月)
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属阳土,方位东南,代表人的脾、肩、胸,四季节气春天、三月)
是起,指阳气之盛
(属阴火,方位东南,代表人的面、齿、咽、肛门,四季节气夏天,四月)


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属阳火,方位正南,代表人的精气,眼睛,四季节气夏天,五月)
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属阴土,方位西南,代表人的胃、脊梁、四季节气夏天,六月)
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属阳水方位为西南代表人的大肠、经络、肺、四季节气秋天、七月)
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属阴金、方位正西、代表人的精血、小肠、四季节气秋天、八月)
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属阳土,方位西北,代表人的命门,腿、足,四季节气秋天,九月)
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属阴水,方位西北,代表人的肾、血、头、四季节气冬天,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