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古道上的文学守望者(连载三)
——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商南县文联主席姚家明
翁大明
4,圆了作家梦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努力,姚家明在创作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4年,散文《心絮》荣获《当代》杂志新人新作佳作奖,并颁发收藏证书,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永久收藏;
1999年,短篇小说《一束玫瑰花》荣获《文学港》杂志社举办的“大红鹰杯”全国文学大赛佳作奖;
2000年,散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荣获《西安晚报》和陕西金华集团联合举办的“咳泰杯”全国奖征文二等奖;
2002年,小小说《村长卖狗》荣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金山》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小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
2007年,散文《清清悠悠上苍坊》在陕西省作协和陕西省旅游局联合举办的秦地名胜景观旅游文化散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2008年,短篇小说《一堆麦草》在《时代文学》杂志社举办的“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获佳作奖;
2009年,中篇小说《最后的秘密》在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中,获小说组一等奖;
2009年,短篇小说《黑月亮》在西北大学现代文学院第四届“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小说组一等奖;
2012年,中篇小说《金丝峡剿匪记》在陕西省首届秦岭生态旅游节“金丝峡杯”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小说组一等奖;
2012年,长篇小说《守望》荣获该年度陕西重大文艺精品重点扶持项目,并进入陕军东征百部作品“西风烈”出版丛书,还获得党的十七大以来陕西省廉政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短篇小说《弃婴》荣获华文作家杂志社举办的2012年度短篇小说评奖一等奖;
2014年,长篇历史小说《生龙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该年度重大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图书,该书出版后,再版两次,后被改编为戏剧《闯王寨传奇》在国内广泛演出,2017年还被评为第八届陕西省华文剧目奖;
2015年,长篇小说《守望》在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和商洛市文联举办的第三届“商洛山泉文艺创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018年,随笔《一篇文章成就一段佳话》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浙江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我与报告文学”全国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
2019年,长篇小说《月亮湾》被评为陕西省重大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图书,并在商洛市委宣传部首届“商洛文学艺术奖”评奖中被评为作品三等奖。
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姚家明废寝忘食的艰辛;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姚家明殚精竭虑的心血。姚家明以满腔的热情刻画着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丰富着文学画廊里的文学形象。
姚家明的小说创作以乡土题材为主,曾得到陕西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及著名评论家邢小利、韩鲁华、常智奇等人的评论和称赞。如今,姚家明的作品正如他早年的期待,已经渐渐走出商洛,迈向全国了,他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都在网上热销。
第二章 创办《金丝峡》杂志
1、创办《鹿城》杂志
姚家明上大学时就是校报《百草园》的责任编辑,在湘河中学教书时又创办了校刊《红雨》,这为他之后创办文学杂志积累了一些经验。担任县文联主席时,县上连一份文学杂志也没有,这如何能把全县的文学爱好者联系起来,如何能把全县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姚家明急了,下决心要办一份商南的文学杂志。
商南县城有一班文人喜欢三天两头地凑在一起喝酒吟诗。2007年春天,这班文人酒酣之际诗兴大发,便商议起办刊物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人提到商南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办过文学杂志,这个杂志叫《三省石》,姚家明在商南县原政协副主席、老作家李文举处也见过这本杂志,据说这本杂志是县二中一群热爱文学的语文老师自发组织创办的一种民间文学杂志,可是这本杂志前后只持续了两年,总共只出了两期。 姚家明想,既然二十多年前商南二中的语文老师都能办文学杂志,我这文联主席一定也可以以文联的名义再办一份,让这些文友们的诗文以及全县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自己的发表园地。毕竟,有了战场才能练兵啊,才能壮大作者队伍啊,才能提高文学水平啊! 姚家明跃跃欲试,想在文联这个位置上干点实事。
姚家明又把文友们找了来,想论证一下在商南办文学杂志的可行性。文友们有人说行,不就是写文章发稿子嘛,我们正愁没地方发呢,给你写;有人说你想的简单,编辑从哪儿来?经费从哪儿来?读者从哪儿来?姚家明知道办杂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还是一咬牙,蹦出了一个字:“办!”
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曾在商南的双巅隐居过,商南县城因此也叫“甪城”,后来为了谐音好认,便把商南县城叫成了“鹿城”,就像商州叫鹤城,昆明叫春城一样。姚家明决定,先把这份文学杂志命名为“鹿城”,既有纪念甪里先生的意思,又有祝愿商南腾飞发展的喻义。可这时的商南文联还未单列,一分钱活动经费也没有。姚家明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他。没有主编,他就自己当主编;没有编辑,就拉这帮文友当编辑;没有经费,就向做企业的同学和朋友化缘,实在化不来了,就把自己的工资往里垫。
又是组稿又是改稿,又是校对又是印刷,忙碌了几个月,姚家明主编的《鹿城》杂志在2007年的秋天终于带着墨香与世人见面了。第一期杂志收集了5篇小说,20篇散文和8首诗歌,另外还有两篇文学评论,共80页。杂志首发后,商南文人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很快就吸引了全县的文学爱好者,好像在商南有点寂寞的文坛上,突然盛开了一朵花。
那时,承担杂志印刷业务的二印排版还在百里以外的商县,每次排版姚家明都往返二百多里,一住一个礼拜,自费到商县去校对,住最便宜的宾馆,吃最便宜的饭。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办杂志的事,心想既然把这事做了,就要做好,做得对得起文友,对得起读者,对得起文联主席这个官衔。
2008年7月,经县委宣传部贾异荣部长同意,商南县文联正式从县委宣传部单列出来。工作更为单纯,这为他办好杂志创造了条件。为了扩大杂志的影响力,每一期杂志,姚家明都适当加了一些县上的大型建设内容的照片,以及主要领导的活动剪影。每期杂志一出来,姚家明都带着几个编辑,骑着摩托,亲自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发送。杂志的影响力在渐渐增大,读者群在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