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随想


 扶贫工作随想

胡占华

我童年生活在乡村,那里是一个有三百年历史文化古迹三百年历史传统文化盛会文化自然村,有一首歌曲《小村之恋》,无论是现在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生活在国内还是异国他乡,想起盘中餐,想起炊烟袅袅,难免都会有乡愁。时光荏苒一晃工作三十多年了,尽管工作以后接触的都是工业化生产经营,从童年期待实现现代化然后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一路走到现在。记得十多年之前北京奥运会兴隆奥运安保农村调研第一次直接走进三百户农民朋友家庭调研,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我就思考,这样一个时代对农业农村农民意味着什么?那时还是文学范文艺范九零后最容易接触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随着时间推移,扶贫村扶贫户都有手机客户端了,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朋友方面的经济文章撰写了若干篇,然而与陈锡文那样读万卷书专门致力于农村农业农民朋友专家比,我不是读万卷书的人,与袁隆平那样德高望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比,我种地水平既赶不上农村庄家把式,也赶不上一般农民朋友,然而我还是怀念童年农村义务劳动,与鱼为伍与鸟为伴的童年伙伴,每当我一次一次重回故里,亲切感油然而生,中秋月红海滩渔家姑娘在海边,轻舞渔纱慢摇船,赤足在田埂上,我就想起国内外那些经典乡村音乐,一次我问一位园林工人,当你听到唯美台湾校园歌曲乡村音乐,是不是觉得乡村非常美,他默默的点点头。当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异国他乡澳大利亚著名农业小镇York镇,沿途是十五万平方公里小麦种植区,我就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中国的特点,然而祈福丰衣足食风调雨顺平安幸福,是国内外种地人的相似之处,当老家春节庙宇庙会香烟袅袅,异国他乡春节祈福活动也同步进行,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无论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沉寂在春节祥和氛围,当与扶贫村扶贫户老大姐老大哥交谈说谁请谁吃饭时,扶贫户不在为吃饭发愁,我祝福扶贫村老乡少年读书好少女换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