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六篇 隶书 二 汉隶五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六篇  隶书  二 汉隶五


张迁碑

 

基本信息

内容介绍

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宁陵县己吾城)人,,生于东汉灵帝时自幼禀赋聪慧,多才多艺。他先为郡吏,后任谷城长(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东阿镇;“城”为二等县,“长”相当于今天的副县级县长),据《宁陵县志》记载,他勤政爱民,“勤劝课,恤罪人,贵高年,其下化之,道不拾遗”。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简称[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碑额成半弧状,周侧刻盘龙浮雕,无穿。

额题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两行,行六字。字横阔九厘米,竖径五厘米。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初出土。碑高九尺五寸(2.92 米),宽三尺二寸(1.07米)。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隶书;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

碑文隶书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是传世汉碑中风格雄强的典型作品,现存最早拓本为明拓本(“东里润色本”),藏于故宫博物院。

碑阳行文空格一行,接第十四行。全文共五百八十一字。碑阳字大四乘三点五厘米。碑阴刻故吏姓名三列,姓名下刻捐钱数额,共四十一人(行),前两列十九人(行),后一列三人(行),碑阴字径四厘米,略大于碑阳。碑阳碑阴字迹大都清晰。

张迁碑为颂德碑。东汉灵帝中平三年(一八六年)立。碑主张迁,字公方,汉陈留己吾人。少为郡吏,从事,后征拜议郎,除谷城长,迁荡阴令,碑约三分之一篇幅用以追颂其先世世系及宦迹。张迁在任谷城长期间,多有惠政,离任去荡阴原谷城门生故吏韦萌等追思其德,捐资勒石。

 

《张迁碑》是东汉重要碑刻。碑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迁的业绩。其朴茂浑厚的特点,用笔方圆结合,使雄强的力势之中不失圆润,而其变化多姿的外在特征又是牢牢地建立在平实稳健基础之上的,即险绝中寓平正和稳健。

《张迁碑》的特征归纳为高古朴拙,方笔为主,方圆结合,用笔厚重,我们在临习中注重线条质量的同时,要在结字中寻找趣味,在章法中寻找节奏。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系故吏韦萌等对故令张迁的追念,为表扬他而刻立的。碑文多别体,所以有人怀疑是摩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点而言,非汉人不能,所以决为当时之物。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

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方整多变,碑阴尤为酣畅,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

明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弇州山人四部稿》)”清万经评其书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顾炎武)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练,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现代费声骞:《张迁碑》字迹看似规正古拙,实则结字巧丽,临写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点画之间的笔势往来,谨防古板僵木。(《古代碑帖鉴赏》)

明拓本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清初拓首行“焕”字完好。杭州有翻刻本。此碑用笔以方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碑阳之字朴雅秀隽,碑阴之字稍见纵肆,皆高洁明朗。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最后范则。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其含蓄内蕴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原文]: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之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折珪於留。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向啬夫,啬夫事对,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宾(殡),各贡所有。
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暨(既且)于君,盖其缠联(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向。孝弟于家,忠(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畋)。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算民,不烦於乡。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原文+译文)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名字叫迁,字公方。是陈留郡己吾地方人。
 
君之先出自有周,君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代,
 
周宣王中兴,有张仲,周宣王中兴的时候,有一个叫张仲的大臣,
 
以孝友为行,将善待父母和兄弟作为行为准则,
 
披览诗雅,焕知其祖。披阅一下诗经小雅篇,就可以明显地知道张仲是张氏祖先。
 
高帝龙兴,汉高祖龙兴的时候
 
有张良,善用筹策,有一个叫张良的大臣,善于运用谋略,
 
在帷幕之内,在军帐内指挥作战,
 
决胜负于千里之外,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
 
析圭于留。汉朝开国后,被封在留地,称留侯。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文帝和景帝期间,有张释之,
 
建忠弼之谟,忠诚辅佐皇帝,建立了功业,
 
帝游上林苑,有一次,皇帝游览上林苑,
 
问禽狩(兽)所有,问哪里有禽兽,
 
苑令不对,苑令答不出来,
 
更问啬夫,再问啬夫,
 
啬夫事对,啬夫答对了,
 
于是进啬夫为令,于是,决定提升啬夫为苑令,
 
令退为啬夫,苑令降为啬夫,
 
释之议为不可,张释之谏议说,不可以这样做,
 
苑令有公卿之才,苑令有公卿的才干,
 
啬夫喋喋小吏,啬夫是只会说几句话的小吏,
 
非社稷之重,不是国家的重臣,
 
上从言。皇上听从了他的话。
 
孝武时有张骞,孝武帝有张骞,
 
广通风俗,广泛地沟通汉朝与其他国家的风俗,
 
开定畿寓(宇)开拓并且平定了周边地区,
  
南苞八蛮,向南囊括了八蛮部落,
 
西羁六戎,向西占领了六戎部落,
 
北震五狄,向北震慑了五狄部落,
 
东勤九夷,向东安抚了九夷部落,
 
荒远既殡(宾),荒远地区都已经宾服了,
 
各供所有。各自向汉朝供奉他们的财物。
 
张是(氏)辅汉,可见,张氏辅佐汉朝,
 
世载其德,世代都记载着他们的功德。
 
爰既且(暨)于君,等到了君这一代,
 
盖其繵縺(蝉联),大概就是他们后代的继承人,
 
缵戎鸿绪,继承发扬了前辈伟大的业绩,
 
牧守相系(继),世代做官相互继续,
 
不殒高问(闻),没有辱没好的声名。
 
孝弟(悌)于家,在家里能做到孝敬父母,善待兄弟,
 
中(忠)謇于朝,对朝廷做到忠诚正直,
 
治京氏易,精通京氏所传的易经,
 
聪丽权略,君机智灵活而有韬略,
 
艺于从畋,特别善于耕种农田,
 
少为郡吏,年轻时作过郡吏,
 
隐练职位,精熟本职上干练有能力,
 
常在股肱,常常被派在重要岗位上,
 
数为从事,多年做从事,
 
声无细闻,细小的事情都能明察,
 
征拜郎中,被朝廷征召任郎中,
 
除谷城长,又被任命为谷城县的县令,
 
蚕月之务,三月里养蚕事务最忙的季节,
 
不闭四门,县衙的四门都不关闭,
 
腊正之际,到了腊月和正月,
 
休丘归贺,给监狱里的囚犯放假让他们回家贺岁祭祖,
 
八月筭民,八月份征收赋税,
 
不烦于乡,众吏到乡间去,
 
随就墟落,随地住到村落里,
 
存恤高年,安抚慰问老年人,
 
路无拾遗,谷城县路无拾遗,
 
犁种宿野,农夫耕种,晚上就住宿在田野里,
 
黄巾初起,黄巾起义爆发,
 
烧平州市,烧毁城市,
 
斯县独全,惟独这个县能够保全,
 
子贱孔蔑,子贱能治理小地方,孔子看不起他,
 
其道区别,这是他们(张君和子贱)的治国之道有所区别,
 
尚书五教,《尚书》里提到五种教化,
 
君崇其恩,君推崇宽这一点,
 
诗云恺悌,《诗经》上说做人要行恺悌之道,
 
君隆其恩,君能将此做到很高,施恩于人,
 
东里润色,东里子产擅长给文字润色,
 
君垂其仁,而君能将仁爱施加给百姓,
 
邵伯分陕,邵伯和周公分地治陕,
 
君懿于棠,君也能像邵伯一样,百姓保护好棠树而纪念他,
 
晋阳(西门)佩韦,西门豹佩韦自缓,
 
西门(晋阳)带弦,董安于带弦自急,
 
君之体素,君之性情,
 
能双其勋,能够做到不急不缓,兼有两者,
 
流化八基,君之教化流传八方,
 
迁荡阴令,调任荡阴县的县令,
 
吏民颉颃,官吏和百姓上下奔走,
 
随送如云,像云一样跟随送行,
 
周公东征,周公东征的时候,
 
西人怨思,西周人曾加以指责,
 
奚斯赞鲁,鲁国奚斯写诗赞叹鲁君,
 
考父颂殷,商大夫考父颂扬殷商,
 
前哲遗芳,这都是前代贤人留下来的好传统 ,
 
有功不书,有功劳而不记载下来,
 
后无述焉,后代就没有办法追述了,
 
于是刊石立表,于是为张君刊石立碑,
 
铭勒万载,让他的名字铭刻万代,
 
三代以来,夏商周三代以来,
 
虽远犹近,虽然时间久远(但由于有铭文流传),好象还很近,
 
诗云旧国,《诗经》上说,周朝虽然是旧国,
 
其命维新。它的使命却在于创新。
 
注:此几句语序似不当,应该是,“考父颂殷,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维新。
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立表,铭勒万载,”以下接铭文,才比较妥当。
 
于穆我君,静穆谦和的张君啊,
 
既敦既纯,他又敦厚又淳朴,
 
雪白之性,性情像白雪一样啊,

 


孝友之仁,仁爱像孝友一般,
 
纪行采本,我们记下他的行为都是发自根本啊,
 
兰生有芬,就像兰花开放自然会散发芳芬。
 
克歧有兆,君既有预见未来的远见啊,
 
绥御有勋,又为国家建立了功勋,
 
利器不觌,(像老子说的那样)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让人看见啊,
 
鱼不出渊,就像鱼儿不能从深渊里出来,
 
国之良干,君是国家的栋梁啊,
 
垂爱在民,将仁爱播撒给人民。
 
蔽沛(芾)棠树,邵伯在下面讲过话的棠树是那么茂盛啊,
 
温温恭人,君也是和邵伯一样温和恭敬的人。
 
乾道不缪,天道从来就没有差错啊,
 
唯淑是亲,只是施恩泽给美好的人。
 
既多受祉,君已经得到了上天赐给的福祉,
 
永享南山,又能永享南山一样的寿辰,
 
干禄无疆,获得国家的俸禄永无止境啊,
 
子子孙孙。一直到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时间是中平三年,
 
岁在摄提,正好太岁在寅,
 
二月震节,二月份打雷的季节,
 
纪日上旬,按日期是这个月的上旬,
 
阳气厥析,阳气已经回升,
 
感思旧君,(我们)感佩想念原来的县令张君,
 
故吏韦萌等,君的旧吏韦萌等人,
 
佥然同声,一致同意,
 
赁师孙兴,雇佣一位叫做孙兴的石工师傅,
 
刊石立表,为君刻石立碑,
 
以示后昆,用以昭示后代,
 
共享天祚,一起享受上天的赐福,
 
亿载万年。一直到亿载万年。
 
注:碑阴所记,捐钱者韦氏26人,范氏12人,氾氏2人,孙氏1人,原氏1人,驺氏1人,其中有4人,范伯犀、韦德荣、韦武章、驺叔义不言捐钱之数量。

图片选自:

张迁碑方笔隶书欣赏《汉张公方表颂初拓本》,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今置泰安岱庙炳灵门内。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刻。明初出土。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碑阳共567字,碑阴共323字,字径3.5厘米。碑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迁的业绩。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图片附释文】

 

 

 

 

 

 

 

释文: 汉故毂

  城长荡

  阴令张

  君表颂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

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

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

 

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

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

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

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

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

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

  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

  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

  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

  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少为郡吏,隐练职

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

  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

  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

  无拾遗,犂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

  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

  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

  陕,君懿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

  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

  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

  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

  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

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

孝友之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

  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

  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去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

  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

  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秨,亿载万年。

 

 

 

顾绍骅于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三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