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禅门祖位之争,面对机会的到来除了有准备,还需要什么?


文/周涧

这是发生在龙朔元年(661)中国佛教史上关于“五祖传六祖”的故事。

故事很简单,五祖禅师同门弟子禅理悟境的语比赛。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胜过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荣登第六代禅宗祖位。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这句话当代人都很熟悉。可是有时候并不尽然,上面提到的“五祖传六祖”的故事中,在机会面前,“有准备”只是相对的关键条件之一。

按照史料记载,神秀继承禅宗法嗣的几率应该远远大于慧能的。

首先年岁上,神秀出生于公元606年,年长于638年出生的慧能,时年56岁,人生阅历远远丰富于时年24岁的慧能。

第二点文化水平上,神秀与慧能有天壤之别。神秀早年遍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而慧能出家前以砍荆卖柴为生,大字不识。

第三点入禅门修行资历上,神秀到湖北黄梅东山寺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在禅寺晨昏服勤六年之久。而慧能求法于弘忍道场仅8个多月时间。

第四点在禅门职位上,神秀深得弘忍器重,排在门下十大得意弟子之首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而慧能在寺内还只是尚未剃度的碓房舂米的小杂役,名曰“行者”。

第五点在修业成就上,神秀精通儒道大义,饱学老庄玄学,尽得五祖真传。弘忍曾高度赞叹“东山之法,尽在秀矣”。而慧能却每日陷困于舂米碓房,踏碓8个多月,无法得到禅师耳提面命传授心经。

从以上列举的多项要素来比较,在求法功课的条件准备上,神秀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语悟境的比拼上,神秀还是逊色于慧能。

是神秀的语悟境不高吗?非也。神秀的语禅悟,忠实地继承了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禅悟思想,丝毫没有变化即坚持强调坐禅习定、住心看净”注重名相的参禅修佛之道。

但是老年的弘忍禅师已经看出这种求法之举的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其实内心正在寻求破解之义。恰好慧能的语所表达的彻底空无、见性成佛的悟境,让佛法的弘扬广布、简行普及成为了可能。

因此,在后继祖位授法的人选上,弘忍果断地偏向了寂寂无名的慧能。

看来,慧能的胜出,是一种机会的必然。但在这机会胜出之中,“创新”要素则起到了决定性的催化效能。

面对共同目标的机会,凡有准备的人都是公平竞争,大家等待的就是这一天。但除了有准备,“创新”才有可能打破常规化的平衡。因为时代和时势都在变化,唯有创新才能化陈腐为生机,化束缚为灵动,化局限为无限。

  所以,创新应是为迎接机会青睐的所有准备条件中的决胜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