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坠腰石”的感悟:唯负重向远者方能得大慧


文/周涧     

   唐代时,有一位岭南卢姓青年,三岁丧父,家境寒苦,以伐薪卖柴为生计。后立志“唯求法作佛”,涉远道奔湖北黄梅东山寺,修行于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道场,法名“慧能”。

   初入寺后,大字不识的惠能以未剃度的僧徒身份被派去服杂役,到碓房舂米,踏碓八个多月。

为黄梅五祖寺(东山寺)六祖踏碓处

   碓,即古代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体积笨重。由于慧能身材瘦小,身轻碓重的反差,怎么使劲也踏不动沉重的碓。为了增加自己身体的重量,慧能想到了用大石块绑身的自苦办法,才得以完成每天的舂米任务。

   一心向佛,负重求法。当有一日弘忍法师路过碓房,看到大石坠腰、挥汗舂米的慧能时,内心深受触动。

为黄梅县博物馆珍藏六祖坠腰石

   正是因了不为困难所屈的坚韧意志和只为理想献身的坚定信念,慧能才得以在修行与劳作合缘中彻悟禅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此偈以“明心见性,自证菩提,彻底放下”为至理,战胜了当时佛教各宗派众多名声显赫的参悟者,而幸得五祖弘忍大师赏识不拘一格传授衣钵,慧能荣登中国第六代禅宗祖师圣位。

   慧能“唯求法作佛”的理想之所以成功,得益于“负重向远”的精神信念。当年的“坠腰石”就是史迹见证。

   明代诗人王瀚专门以《坠腰石》为题赋诗赞道:“块石绳穿祖迹留,曹溪血汗此中收。应知一片东山月,长照之那四百洲。”

   慧能者,大慧之能也。人人都向往成功,若无负重的坚韧与向远的坚持,“大慧之能”就永远只是别人的故事。

为《湖廣通志》卷八“坠腰石”之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