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和伸张正义


吵架和伸张正义
喻建国
吵架,声音很响的剧烈争吵。吵架双方以言语相斗,争执猛烈。起因与表象是双方或多方对各自的错误只字不提,或者相对轻松地一带而过,却用更加强烈,甚至更具有伤害性的语言猛加于他人。吵架对参与者全都具有强烈的伤害性。
当个体的运作受到某些个体的阻碍,个体为了自身运作的继续,用大声的语言开路或用粗鲁的语言开道,而设阻的一方也同样使用大声的语言阻路或用粗鲁的语言封道,吵架就这样呈现了。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negative emotion),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会给身体带来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吵架进行时人的情绪处于负面情绪中,因此负面情绪带给人的不利情况全都会落实在吵架的双方。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许多中风病人的发病都与情绪激动有关,尤其是经常有生气、吵架、恐惧、焦虑、兴奋、紧张、悲伤、嫉妒等情绪的人群,常常在这些情绪的剧烈发作当中或之后出现中风的发作。这些情绪的经常刺激,能够引起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使脑血管内压力增大,容易在已经硬化、失去弹性、形成微动脉瘤的部位破裂,从而发生脑出血。
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发生吵架,老年人受到的身体伤害将会是很大的,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大多已经硬化,吵架形成的体内变化将会促使老年人发生强烈的减寿作用和发病作用。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当时的减寿作用和发病作用不明显,但是给予的伤害也是等价的,只是因为当时还年轻还不会立刻反应出来而已。潜伏的报应是等价的。
义正辞严的声明不属于吵架,义正词严的声明中没有带污浊的词汇,只有申明正义。“正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不同的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当做的事就是正义;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在社会主义中国,正义展现在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人性讲良心。人们在各种场合坚持正义,表达铿锵有力,这绝对不是吵架,而是伸张正义。
普天之下,个体在自己的存在中愈是充分地实现普遍的必然性,愈是准确地恪守总体为其规定的存在范围,就愈会由此使个体的命运趋于辉煌。说得通俗一点,个体越能够遵行普遍效力的国家的规范、法律和传统法则,个体在社会中就越容易获得成就。善于伸张正义的个体必定会在现实中获得普遍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