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本质


 新生事物不断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AI、3D打印、物联网、5G、区块链……此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词汇也是花样翻新,真有应接不暇的感觉。

著名管理学家学家肖知兴老师就曾经批评过某些人,甚至管理学家经常愿意创造一些新词,乐意用这些新词去唬人。

更可爱的是,创造新词的人有时也是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本质

不少“新鲜事物”只是换了一件马甲而已,其本质并未有实质变化。

从我们所接触的范围来讲,管理的本质实际没有发生真正意义的变化。

经常听到有人讲协同、共生,仿佛共生和协同之下就不需要管理了,只需要松耦合、各做各的、就可以自动达成期待的结果了。

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管理的核心是效率,效率是控制、协同的结果,一个未做任何事前布置、演练,全部只通过即兴来推动的工作很难有效率。

系统的核心是“关系”,讲求次序、程度、轻重缓急,倘若大家全都是单摆浮搁着,互相既不支持、又不制约的,可能是一盘散沙,就算不上真正的系统。

管理需要系统思维,要分清轻重缓急,动态优化和控制节奏,当急则急、当缓则缓,如同打牌一样:应当先出的就不宜后出,应当后出的,您先出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大将陈庚就讲过:枪声一响,作战计划作废一半。

如此讲求随机应变的陈庚大将,却更非常重视战前的布置和准备。

优化

即便计划再周密,也没见过一套计划不加修正就可心一做到底的。

星移斗转、事易时移,条件的快速改变就要求不断地优化和调整计划,所有优化一定是强化配合、支持,效果会更好。

时间在变、环境条件在变,复杂工作更需要配合、更需要积极、主动衔接,才有机会获得好效率,这种逻辑一直未变。

运营者要善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不断地优化公司的“传动结构”,做到更“顺滑”、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