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跌破3000点,后市将何去何从?


  截止2月26日收盘,沪指报2987.93点,较之昨日下挫0.83%,自2月20日站上3000点之后跌破3000点,出现了小幅的回调。正常现象,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

  受“莎丽服”疫情的影响,2月3日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曾经砸出一个“黄金坑”,沪指下探最低处2685.27点。而到了2月20日,沪指再次站上了3000点整数关口,此后几个交易日,沪指一度站稳3000。从2685.77到3000点,短短的十多个交易日里,沪指涨幅已高达12.84%,这在当前市场做多情绪整体低迷的阶段着实不容易。

  回顾开年以来的沪指走势,沪指从“黄金坑”出来后不仅没有持续低迷,反而一度持续强势反弹。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开年以来的股市。

  首先,从政策面来看,为了对疫情进行防控,同时也为了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早在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与外汇局五部委就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通知》。除此之外,像发改委等多部门都表明了对疫情下的实体经济支持的态度。政策面的做多,稳定了市场信心,为股市的走稳反弹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资金面来看,就在2月3日股市砸出“黄金坑”之后,各路资金接踵而至。2月3日当天,逾百亿险资入市抄底;2月3日至2月6日,由沪深港通渠道净流入的北向资金达到430亿元之多;融资融券业务当中的融资余额持续上升,仅仅在2月5日至10日之间,融资余额就增长了184亿元;不仅如此,从成交额来看,沪深股市持续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对于“资金市”的A股来说,正是因为各路资金的纷至沓来,稳定了市场情绪,助推了沪指的持续企稳反弹。

  最后,从市场自身来看,市场“财富效应”显现。新年以来,医药概念股、口罩概念股、特斯拉概念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爆炒,而就在近期,科技股与券商股亦开始发力,尤其是创业板指数不断地创出了近3年以来的新高,成为新年以来行情中的一大亮点。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投资者注意的现象,那就是新基金的发行。2月18日,睿远均衡价值基金发售火爆,募集资金已经超过1200亿元,刷新了基金发行纪录。

  从历史上的新基金发行来看,2007年10月份上投摩根的一款QDII基金发行规模达到了1162亿元,创出当时的基金发行纪录,沪指在当月出现了6124的历史性高点;2018年1月新基金发行火爆,当月募集规模达到了1100亿元,沪指在当月达到了3587.03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直到现在沪指也没有逾越这个高点。对比历史,日前的睿远均衡价值基金再次刷新了基金发行纪录,是否意味着沪指也会在后市再现历史呢?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单从指数的涨幅上来看,沪指的持续上涨,中间并没有出现有模有样的回调,不仅如此,不少个股涨幅比较高,因而,市场本身是存在着获利回吐的压力的,没有只涨不跌的指数。从市场自身来看,后市的成交量能否持续放大,后续是否有资金持续加盟,都是观察后市的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