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回忆求道之初


 早春二月,回忆求道之初

文/何奇阳

(作者介绍:何奇阳,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上海志愿者奖励专项基金会秘书长。)

 

“师父,你讲的南师故事,让我醍醐灌顶。遇到你,我真幸运!”

“师父,你讲解的企业管理,对照我们公司经营,作为老板,我明白我的问题在哪里了。”

“师父,台湾选举结果,您的预测精准。我已经写完文章,发给报社,明天刊登出来。”

坐在窗前,刷着微信,查看弟子们和朋友的留言,我会心一笑。

今日的上海阳光明媚和熙,是一个可以与阳光交谈的日子,心情也增添了一份暖意。

一阵轻风从窗口吹来,隐隐约约嗅到一缕花香,由鼻孔吸进肺腑,继而激荡全身。

“师父,你如何走上求真学佛之路的?”

一位学生的发问,引起我的遐思。

之所以踏上修道这条路,我是抱着完善自我,突破自我的目的,以求达到超脱三界,逍遥自在的境界。

 当时在中原小城,我已经深知与许多同龄人不是一类人。人生如果没有梦想,就像小鸟折断了翅膀,想飞也飞不起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夜晚,油灯下,一肚子理想,满脑门子深刻,胸怀天下志在四海。我的求道之路,试图活出个模样,寻找意义,就是褪去喜悲,寻找到大哀愁的过程。

我平生遇到的修佛学道者,多是有思想、有理想、有梦想,有志气,挺直腰杆,龙行虎步的英雄豪杰。不管现实多么严酷,我们的内心依然涌动一种大我的情怀,心雄万丈,赋予自己俾睨天下的自信、挑战一切的勇气和不顾一切的远大理想。

但是这个过程,也有一些同路人,被毁了,或苟活残生,自行枯萎……

茫茫人海,红尘俗世,都是生命修行的道场。罗曼·罗兰曾经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南前辈也说: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此所谓大丈夫,并不特指男子,而是指那些心量广大、能发大心之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做人、做事、修行有没有正确的知识,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枉费工夫。这就需要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智慧结晶,亲近大善知识,来提升认知。作为曾经在漫漫黑夜中独行人,我体谅那些不遇明师而盲修瞎练的人苦恼,当下随缘而遇,弘道利生。

当下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做事中修行,在行动中法布施,故而常常被人呼叫“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