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相传,在山东阳信的东南方八十里处,曾是一片泽地。后有大禹治水,疏通九浚,此地水落坡凸,生机盎然,故名『水落坡』。

如今,水落坡聚拢了四面八方的民间生活木制品,在普通人眼里,这些木制品已然残破不堪,而水落坡的木作匠人们却赋予他们新的生命和价值,无形中接续了中华木作几千年的技艺传承。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王洪喜(48岁),他是水落坡传统轿车、马车制作手艺人,从事木匠工作有30年的历史。

年轻时跟随亲戚一同在北京做木匠活,2000年左右,王洪喜注意到水落坡的同乡在全国各地收购回来的老旧马车、轿撵很多破旧不堪,无法修复,萌生了自己仿制仿古马车的想法。凭借自己多年的木匠手艺和细致观察,王洪喜采用老榆木材质加上传统的榫卯结构,纯手工制作的仿古马车备受客户青睐,许多外地客户慕名而来。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车子的发明,是史前时代的一项伟大技术成就,它在人类的进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代马车除作为战争工具外,主要为王公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清朝时期出现了轿车,轿车是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外形如轿,用马和骡拉挽。据记载:清朝中晚期时北京一户四合院需要350两银子,一辆马车50两。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按一两银子200元计算,一辆马拉轿车需要10000元。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王洪喜仿制的各式各样的仿古马车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制马车的手艺人——王洪喜《水落坡的手艺人们》

仿古马车,主要用于旅游景区、影视基地、婚庆典礼、民宿、民俗博物馆等等,王洪喜仿制的老榆木马车,纯手工制作,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手工纯生漆,绿色环保,漆面光洁.经久耐用.色彩沉稳。主要用于旅游景区、影视基地、婚庆典礼、民宿、民俗博物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