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不够,如成本较高、难以服务到最边远基层。但是要仔细甄别,确保真实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因为有的人是打着这种旗号干别的事,前几年国内出现了大量P2P平台,现在大面积崩塌,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一、滥用了普惠金融的说法,忽悠了决策者和监管者。监管者为了不阻碍技术发展,就回避了自己责任,认为只要没申请牌照就不归该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机构只监管取得相关牌照的机构,这样就避免了跟科技类企业,跟这些平台的冲突。但这些P2P实际上是影子银行,一旦大面积出事,还得负责。
二、不切实际地假设每个人可以自己审查客户信息。有人鼓吹,有互联网和交易平台后,每个人都可以出借自己富余的钱,自己去审查客户信息,从而决定给谁贷款。但是真正做下来以后发现,没有多少人自己去看借款人、小微企业信息,个人往往也没有足够的行业知识和财务知识,很少有人这样做。结果导致P2P公司几乎百分之百搞资金池,形成影子银行。
三、完全依靠大数据和征信系统也是过于理想化。有人宣称,个人虽没有那么多财务知识、行业知识和对小微企业的详细了解,但如果可以依靠大数据和征信系统,P2P应该安全可靠。但这过于理想化。即使通过大数据,是不是有充分征信信息及处理能力去配置各项贷款,也是高度存疑的。总之,要观察动机,以便切实支持那些真实搞普惠金融的创新。
由于信息和信用的不对称,客户分散、点多面广,传统普惠金融一直难以解决客户维护和管理成本高、风险控制压力大、服务不均衡、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一些弱势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技术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平安普惠的方法是创造一个平台,创造一个连接的模式,让金融资源,让场景,让获客方、技术方很好地联结在一起,从而为深水区的客户提供供给,提供一种可能。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利用科技的方法,把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的多种机构放在一起,为最难服务、最有挑战的客群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