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



——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

8月29日上午,2019绿色发展城市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开幕。

本届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国际低碳论坛发展中心主办。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 新机遇 新挑战 新动能”为主题,包括一个主论坛、六个平行论坛以及系列配套活动组成。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和著名企业代表齐聚鹏城,共同探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和推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特级航天员杨利伟少将、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主持了开幕活动。

任树本

杨利伟

艾学峰

在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戴文德,斯里兰卡2030年可持续发展愿景总统专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围绕论坛主题作了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理事长石定寰与德国波恩市副市长莱哈德·林巴赫,芬兰图尔库市副市长雅柯·维尔塔宁,荷兰海牙市前副市长阿伦德·修霍斯特,日本横滨市气候变化政策总部主任横芝惠理子,美国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参加了当天的高端对话环节。

创办于2013年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愈益彰显。今年的论坛上,除了当天上午进行的主论坛演讲外,还包括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能源论坛、绿色金融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蓝天奖颁奖典礼、重大项目签约发布仪式及深圳低碳企业技术展示等配套活动,全方位展现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带动深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杜祥琬先生、德国能源署首任署长、德国未来天然气协会监事会主席 斯蒂芬·科勒先生、韩国首尔市市长 朴元淳先生等荣获“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卓越人物蓝天奖”;中国·武汉、中国·郴州、日本·京都、德国·波恩等四个城市荣获“2019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能源论坛、绿色金融论坛、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亦是精彩纷呈。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以大气磅礴的格局,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畅想曲。

能源论坛以“大湾区清洁能源发展”为主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提出,能源技术革命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包括高效能节能技术产品、余热利用、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康艳兵还分享了对于生态文明背景下大湾区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的思考。他说,从绿色发展与能源革命视角来看大湾区,它理应定位为全球领先、引领示范的城市群。深圳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供了深圳范例,但需要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大湾区城市群的低碳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论坛,近年来深圳在绿色金融领域实施了多项创新,构建起独具深圳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成立全国第四个地方性的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从制度设计、标准研究、产品创新等方面完善了深圳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研究制定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性保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开展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发行全国首支国际绿色市政债、研究推出绿色保险产品、碳金融创新产品等。

中日绿色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上,日本的横滨市及京都为全球绿色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

深系澜湄·绿色低碳发展与合作论坛,在新时代里,与各国以绿色为纽带加强合作,已达成共识。

在29日下午举办的重大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等三大项目成果的发布,为本次论坛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以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为核算对象,选择太阳能值作为核算量纲,将“生态元”作为核算基本单位,按照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步核算和调整“生态元”价值,运用市场交易方式对核算的“生态元”进行货币化定价。

《中国绿色低碳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指出,政策试点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工具,通过顶层设计加试点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城市要明确以碳排放达峰为导向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对标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结合城市特色,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城市能源和碳排放的统计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考核评价作用,支撑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深圳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三达”研究报告》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唐杰教授牵头,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完成。

《研究报告》研究了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之间同根同源特性。深圳市碳排放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表现出显著的同根同源性,电力、制造业、交通部门是两类排放共同的主要来源,这三个部门合计贡献了市内碳排放总量的87.6%、PM2.5污染的75.0%,也是协同治理的关键领域。在推动深圳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中,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最为突出。

深圳,一个高速成长、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工业化大都市。四十年间人均GDP从两百美元到了近三万美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十多年前一百多,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充分说明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可以同时达到的目标。与此同时可以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变成实在“金山银山”的重要内涵。

8月30日在深圳龙岗国际低碳城举办的航天科技分论坛是本届论坛的重点活动,其精彩程度和29日的论坛不相上下。其中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科学研究》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沈力平的《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的主旨演讲把论坛推向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