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暑假要不要超前学习:从四点体会讲起


 李静:女儿即将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父母的角色应从原来的扶持,慢慢向拐杖转变。假期的安排是不是也可以放手让女儿自己学着处理呢?

 
【编者按】作为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努力学习的父亲,作者希望分享和准中学生女儿之间的家庭教育,以及日常相处的感悟和惊喜。本文为“陪伴成长”系列第九篇。
 
夜色阑珊,伴着荧荧的路灯,一家人随着音乐会散场的人群溜达在上海老城的街道上。女儿一边兴奋地哼着刚刚音乐会上安可曲的旋律,一边蹦蹦跳跳地用手拍打着路边的梧桐树干。“一家人能在这样的夜晚出来走走,真好!这才是我想要的假期。”女儿突然轻轻地感慨了一句。
 
女儿的话语不由让我想起,又到了一年暑假,每年暑假前,全家人总要就假期安排问题做一番讨论,今年又是女儿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假期,意义自然是更加不同。以往妈妈和我总是围绕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和女儿共同制定假期的作息安排。因为9月份女儿即将跨入中学,身边很多同龄孩子的家长也都早早地开启了诸多中学学科的跨期学习(超前学习)模式,妈妈就和我商量,是不是也该让女儿提前做些准备,省的开学后上课吃亏?
 
为即将到来的中学学习提前做些准备,这是需要的。但是否要把开学后要上的课程提前到假期去完成?这样的做法我有保留。七月初的一次邻居家宴中,我就这个话题特别和我的这位做老师的邻居,也是孩子教育方面的专家,做了探讨。邻居就职于上海某知名中学高中,有着近二十年的教龄,带过的高中毕业学生也过千人。就当下的中学教育情况,她谈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现象是,中考成绩相当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的第一年,学科学习会出现巨大的分化现象,尤其在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上;感受是,在经历了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后,再面对高一的新生进行授课时,突然出现了不会教的感觉,让做老师的她很不适应。
 
这样的现象和感受,让我和妈妈都非常好奇背后的原因。在大家进一步的讨论中,我们大致梳理出来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虽有新的学科增加,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但根据现有的教学大纲要求,还是重点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这类属于“知道型”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并不高,通过老师讲授和一定的刷题安排,完全可以应付中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学在其初中教学安排过程中,多采取初二完成全部初中学科知识的学习,初三整个学年进行复习和刷题的方式。鉴于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清晰,中考的考题虽然每年有所变化,但出题老师设计考题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学生刷题的速度,多数考生只要有心,在这样的学习安排下,是能够把中考的题库穷举地七七八八,如再辅以有经验的老师的押题帮助,取得较好的中考成绩并不是很困难。
 
第二、高中阶段的学科设置是为大学的学科学习做准备,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要求较初中阶段是跨越式的提升,尤其在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的学习上,其知识难度是台阶式的递增。原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采用的“死记硬背”、“刷考题记答案”等学习方式,在学生能力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对成绩的提升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高中阶段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中观察到,这些学生比较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思考、能力强,做题时不讲求数量,而愿意花费时间去搞清楚题目背后知识考点,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能力的养成显然不是短期靠采取跨期学习或题海战术能够达到的。
 
第三、所有学科的考试,其设计的初衷是检测学生的学术能力。受限于考试的形式,或多或少总是有一些应试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做对。应试技巧就那么一点点,把应试技巧的学习等同于能力的培养,无异于舍本逐末,是非常不可取的。各类考试题库本是为测试学生的学术能力,如果试图用题海战术去穷举,无论是参加中国的高考还是外国的大学入学考试,表面上看,似乎在走捷径,效率高,提分快。但这种由诸多怠于思考的机构和学生“共情”出来的学习方法,其本质是懒惰和低效的。打个比方,就像在进行外语听力学习时,正确的做法应是帮助学生在语音、单词、听力原文阅读和背景知识等几方面先进行积累。天天抱着听力的音频文件反复去听,30遍、50遍后,也许最终对照原文把所听的内容搞懂,但到底是最后因为英语能力提升而听懂了,还是听的遍数多了,已经背出来了,恐怕那时自己都很难以分清。再碰到新的听力材料时,依然是纠结在原本能力薄弱的语音、单词和阅读能力上,听得总是一头雾水。
 
第四、当多数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陷入一种“刷题-讲题-刷题”的教学生态中时,教育工作者在看似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钝化,知识储备怠于更新,经常会陷入有时候都不知道该去怎样教课的窘境中;学生在一遍遍枯燥的刷题过程中也越来越放弃了主动思考的动力,被动地等待标准答案,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是无从谈起。当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疲于应对这样的教育生态怪圈时,教育也早已从“授人以渔”变成了“授人以鱼”。那么,这样的教育到底是在育人,还是在生产产品?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宝贵的假期用在学科知识的超前学习上,有的更早。这样的方式看似在走捷径,让孩子在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中更加轻松,更容易取得高分。但经历了整个暑假的上课和刷题,开学后,本已疲惫不堪的孩子还要把假期所学的东西在课堂上重复第二遍,有的甚至是第三遍。这样的重复学习,对已经掌握的内容,除了浪费时间,实无益处;对没有弄懂的知识点,也很容易被磨灭了兴趣,失去了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动力。
 
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王鼎钧先生曾说过,“历史上重大的改变虽然来得慢,但是常常变得很彻底,冥冥之中进行的,是一件一件慢工细活。”放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这件事情上,不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吗?教育本来就是一件慢工才能出的细活。一个人能力的培养,短期来看,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放在时间的放大镜下,今天的点滴积累,都将是明天成长变化的基础。
 
回到女儿假期生活的安排,我和妈妈在初期也有各自的坚持,面对各自提议的安排计划,我们谁都无法说服对方。长长的事项清单里,哪些安排真的能帮到孩子,哪些又会是无用功呢?两个月的假期放在人的生命中只是短暂的一页,女儿也即将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父母的角色应从原来的扶持,慢慢向拐杖转变。假期的安排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女儿自己学着去处理呢?于是,当我和妈妈决定把这个假期的安排试着交给女儿自己来完成时,她非常兴奋。几天后,我们在厨房的冰箱上看到女儿张贴的假期安排计划:
 
标题:暑期安排目标
 
1、完成德语A2阶段的学习;
 
2、完成英文书《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的阅读;
 
3、每天坚持练习大提琴和运动;
 
4、其他时间爸爸妈妈不要管我。
 
虽然,我对她的第4点提出了“抗议”,但妈妈和我可以看得出,女儿至少在计划安排上是有过思考,在要求独立自主支配个人时间的同时,也兼顾了我们对她平时学习安排的期望和要求。
 
假期已近过半,女儿虽有时候会需要我和妈妈的提醒,但她的计划执行上总体还是很顺利的。同很多缺乏孩子教育知识和经验的年轻父母一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的能力认知和培养过程。借用著名学者胡平的文字--人的成长和时间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个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终将在“时间的磨子之下,显示其精粹。”
 

 

祝所有孩子暑期生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