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二丫看了一个关于人性的视频,大概意思就是骗子利用人性欺骗人,看完之后,二丫大有感概(具体视频可移步微信公众号:UD666888),其实人性就是这样:自私,懒惰,虚荣,我们总是指望着人可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都太理想化了,要知道人在没有监督之下一定会懒,人在勤劳无益的时候一定会懒,人在感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一定会懒。所以我们作为管理者一定一定要明白人性,把握人性,才能做好管理,才能激发团队,这就延伸到为什么你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不到最后时刻,总是懒得开工?一些古怪的定律已经控制了我们的人性,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它们的安排行事。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诸如牛顿定律这样的法则控制着自然界的运转,我们对此毫无疑义。但是如果说我们的人性我们的管理我们的工作产出及效率也受到了某些法则的控制,一些人可能就要表示怀疑了。如果这些法则还得到了证明,那就更让人坐立不安了,人们会担心别人窥探到了自己内心的隐私。
其实,人性中管理中都隐藏着许多规律,这早已被人们所证实了。就拿一条叫做“彼德原理”的规律来说,它宣称,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人们最终会升迁到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的公司模型,专家们证明,彼得原理可不是我们对老板能力表示不满的产物,它的确控制着公司内部的升迁。发现了这个原理后,公司管理者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提拔员工的考量标准和晋升程序,这对提升公司效率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别因为人性中的规律被公之于众,就惴惴不安,了解了人性,我们会生活的更美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让人性中管理中的常用定律,它们控制着我们,似乎也控制着人类社会。
「鸡毛蒜皮定律」
“为什么我总是有那么多工作要做?”
相信许多人都曾在生活中这样大声地抱怨过。如果你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你也许会发现帕金森定律。1955年,历史学家兼理论家塞利斯·诺斯科特·帕金森在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人们手头的工作似乎会自动“膨胀”,占满所有空闲的可用时间,直到工作完成为止。
这在职场上是常见的,具体文字就不分享了,一起来赏析下图吧!
「学生综合症——拖延症」
“不到最后一分钟,我不会搞定任何事情。”
说这句话的人真是太有才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同意,自己身上屡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拖延简直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法戒除的顽疾,特别是对那些容易分心,或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并不确定的人来说。
严重拖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学生综合症”。正如做过学生的人所熟知的,在截止日期前最后一刻完成作业,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通用方式。
学生综合症在校园之外也非常普遍,许多工作项目组的成员都会莫名其妙地拖延时间,直到最后一刻。于是,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建议,针对某个特定的项目,不要分配很长的完成期限,由于学生综合症的存在,多分配出来的时间也不会让项目完成的更好,有项目在身的人通常会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开始奋力工作,结果许多项目还是无法按时完成。
不要说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对于我们企业的员工了,学生综合症这个实际在我们做管理咨询培训的老师身上依然也是存在的,我们曾经就有一位很资深的老师,明明早上9:00开课了,可是经常是早上7:30才开始准备课件,为此还影响了课程召开时间,不得不增加甚至延长互动热身环节以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啊U二丫是真的有切身体会的,就连上期的Moke邦课程也有极少部分的内容是在早上开课前准备时优化的。
「80/20原理」
有钱人比你有钱得多。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还用说吗?但其实,如果你是普通打工一族,你可能会对有钱人的财富之多感到惊讶,在大多数国家,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这是20世纪初经济学家帕累托最先发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有所变化,但总的趋势却似乎对打工族更为不利,因为财富集中到少数人的比例上升了。
商业中经常把80/20原理当作一个经验法则,即公司80%的收益,来自20%的项目,或者20%的商业决策;而另外20%的收益,是80%的项目提供的,或者80%的商业决策带来的。在财富及权利自愿的分配上现实中和何止是20/80的比例,甚至乎是10/90的比例了,人们于是明白,必须根据该原理来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优先完成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那些项目和决策,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不禁让二丫想到的猴子—大象法则。
「上帝是工科人”假说」
工科的人更容易形成神创论的思想。
这又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定律,那些严谨认真、知识丰富的工程师们怎么会比普通人还热衷于宗教呢?这个假说由一位网络工程师布鲁斯·萨利姆提出,他发现,工科的人所受的教育,竟然会让他们容易形成神创论的思想。后来,这个假说被重新改写为“高学历的神创论者通常是工程师。”
是否有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或者这只是对工程师无端诽谤呢?一份研究论文表明,许多领袖级的神创论者都是或者曾经是工程师,比如最近美国出版的一本重要的神创论著作《创世纪洪水》的作者亨利·莫里斯就是一位工程学博士;人类基因组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柯林斯是一位生物工程学家,但在研究生物工程的过程中,逐渐从坚定的无神论者变成了坚定的有神论者。
「预测成真法则」
每个人都喜欢预测未来,甚至一些人把所谓的“未来学”作为职业。这些未来学家常常对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提出细节性的、权威性的见解,可惜的是他们的成功率不怎么样。
未来学家的预测结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某种革命性的技术已经指日可待”!当这种技术降临人间时,人类社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人们的生命将永存——要么是人的身体会不朽;要么就是可以从一台电脑下载人的全部思想,使人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
说到这里,我们得了解一下“预言成真法则”了,这个法则认为,预言者在谈到自己的预言何时能实现时,往往会把时间设定在自己的预期寿命附近。
抛开预测的准确性不谈,预测时间点的惊人一致说明,人们的头脑的确受到了预言成真法则的控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预言自己身后之事似乎没有太大的反馈乐趣,因为即使预言实现,自己也早已入土,无法目睹了;而预言明天会发生什么,“现世报”来的太快,一旦预测失手,周围人难免会嘲笑自己,这会强烈地打击自己作为预言家的信誉。于是,预言一个自己暮年才会得以验证的技术“奇迹”或重大事件,既充满了乐趣,又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危害。
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命运已被这些定律雕琢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有时折射出乐趣,有时折射出无奈……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想可能又会有不一样效果。
这在我们中华文化瑰宝的易经学也是如出一辙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天地在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分钟都在悄悄的改变着现实的情况,只是有些变化显著,可以被人们所见到,而有些变化缓慢,并不被人们所察觉。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的的确确的在改变,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说过了做过了就是过去了,任何力量都没有办法让他停留。即使我们有能力让事情重演,可是也不是那个时候了,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体、环境、情感、心理状态都不是当下的那个人了,一切都产生了变化。“落花流水春去也”,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了,知道了这是根本性的规律,人们就自然知道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的艺术,才不会被社会给淘汰。“生生之谓易”,即是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