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次活动中谈到了管理者的离职问题,管理者自己都感觉莫名其妙。因此就想谈谈这话题,本文不偏重于理论,而是出于实战!这些实战经验与过程都是根据我所知道的管理者离职案例复盘来的。
从这些年的企业管理研究发现,其实管理者的被迫离职,多数的案例不是因为自己的专业度不够,而是你没有看到企业背后的原因。
本文以一个管理顾问的视角,告诉你一些,你一直听不到的老板的心声。
原因一:碰了不该碰的雷
企业管理者最怕的就是“下车伊始”还没有摸清企业情况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因此,管理者们都会告诫自己不要急着去碰那些“难题”,希望从一些小事切入,来展开工作。可是,而有些“雷”却往往是由小事儿引爆的。
有一家企业一直在招聘人事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位,但是离职率较高,就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7:30上班”,在本地主力上班时间为8:00钟,看似很简单的30分钟时间差距,将成为你被迫离职的主要原因。因为到岗的HR管理者发现上午7:30上班时间有点早,在公司人员招聘、工作时长上有诸多困难,就想从这个“点上”开展工作,提出改时方案、论述必要性,试图说服老板调整作息时间。这看似简单的半小时调整,老板一同意,仅仅是下个文件就可以解决了。但是你会发现你提了几次,老板都没有表态。
还有一家集团公司每逢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都要比国家规定的少一天,如原先五一小长假放七天假,公司只放六天,少的一天节日变成了工作日,却不发加班费。HR几次试图改革后,引来了老板的不满。
分析原因,此类型的企业都不是大企业所为,而且如果你认真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企业的老板几乎清一色的白手起家。早些年用工范围限于工厂周围的村子的村民,早上7:30上班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家离厂子近;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作息时间已经延续了10年,甚至是30年时间。在你的眼里,你改的是一个30分的作息时间,在老板的眼里,你动的是他30年的历史。
原因二:站了不该站的位
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角色与定位很关键,你是公司聘请来的,为推动企业管理发展的主要人员,你的定位首先是这个企业的员工。
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中,管理者的作用用一个物件来形容,就是个秤砣。秤砣的作用是让秤杆子平衡的。企业角色过重,员工作用过轻时,你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可以适当在利益上让员工赚点便宜;如果企业很规范,而员工有“过分”要求,那很显然,管理者一定要坚决维护企业利益。
如果你违背了这个平衡规律,而进行相反操作。你就会被辞退!
你做事始终倾向于员工,那老板就定义你为“吃里扒外”;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打着维护企业利益,去侵害员工权益,你服务的企业就会被贴上“无良”的企业的标签。管理者“吃里扒外”时,老板一定会炒掉你;你的企业被贴上“无良”标签时,你招工就会很困难,员工会不断流失,你无法完成公司招聘任务,老板你会断定你无能,一定也会炒了你。
这就是你无法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你是站了不该站的位。
1、 时刻以企业利益为重,但不盲目。
2、 员工善意则略以倾斜,员工恶意则据理力争。
3、 善于平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原因三:说了不该说的话
每个职场人都会反复地告诫自己要谨言慎行,你在职场的最初,是很小心的。但是当我们进入一家企业后,随着你对企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企业的问题很多,比如:经费紧张、老板事事都干涉,几乎事必亲躬,有时候还会出尔反尔,说过的话,答应过的事,会不承认了。进而你对老板的不满变得越来越多。
这些事情的积攒,让你很想找到有共鸣的人、很想找个人倾诉,这个时候,你不知不觉的把“谨言慎行”防线推倒了。
你开始找人倾诉、倾诉过程中你就无法把控自己的言论,而这些言论可能轻易就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始终需要你保持住“谨言慎行”的原则;不要说些不该说的话。
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管理顾问,建议各位记住下面这几句话,做做自我修炼: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
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
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
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
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
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
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
——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情商高了,职位升了,工资涨了,人爽了。
原因四、接了不该接的活儿
所谓接了不该接的活儿是在工作中,不能正视自己的工作能力,乐观地接受了公司安排的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在一个求贤若渴的氛围下,老板给新引入的管理者的印象就是“相见恨晚,求贤若渴”,当你在企业工作的还算顺利,并且创造一点成绩的时候,老板会把你作为一个倾诉对象,因为他感觉和你“相见恨晚”,并且认为他找到你是正确的。他会把对其他人的不满或多或少的在你面前表露出来,有一天,他有意让你接手一个他不满意的部门。
比如:你本来是来做销售总监这个位子的,后来你对绩效考核有些见解,也经常会跟老板探讨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话题。有一天,老板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不满意,就提出让你兼任人力资源总监。这就是一个“接了不该接的活”的逻辑过程。
最初,你很兴奋!因为老板信任你,你的职权范围扩大了,你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心中还有小窃喜。后来你发现,人力资源工作没有销售工作那么清晰的量化,也没有像销售那样,出个促销政策就立竿见影的效果,你每天会安排开会、被老板电话“请”到办公室,问进展、问原因、问怎么办……
你会发现,你被批评的多是你新接的那个板块的工作,天长日久,你原来有成绩的工作,也被老板不满起来。
结果,老板对你的不满越来越多,最终,你选择了离开。
原因五、当了不该当的家
古有“三纲五常”,三纲中“君为臣纲”,就是充分体现了朝廷的政治伦理,在企业中我认为也有企业伦理。
管理者说来说去是职业经理人,你权限是企业(老板)授予的,因此,权限是一定是有限授权。管理者有一定的财物支配权,但一定不是无限财物支配权,如:财务授权,有些企业规定“5万元以下的支出,由副总经理签字审批支付,5万含5万以上的支付,需要总经理审批支付”这就是有限授权。
而在一些没有明确授权的企业里,企业老板的授权只是口头上的,如老板开会时讲:某某事情,今后由某总全权处理。或者,有时候跟你谈,“今后,像这些资金支出问题,我会以你的意见为主,你觉得可以支付,就支付”。像此类的授权,作为管理者来讲就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
1、 受宠:有冷静思考的能力,不迷失;
2、 授权:有限授权的状态,不恋权;
3、 决策:有换位思考过程,不越位;
4、 有功:有三纲五常原则,不贪功。
原因六、选了不该走的点:(离职时机不对)
在工作中,由于你没有可靠的信息渠道,基本已经动了要走的念头。
这个话题,与管理者所处的职位高度有关系,有些管理者、员工选择离职,是自己感觉企业环境很差了,没有办法获得更高的职位、更高的工资,由于你的位置没有机会参与集团对人事任免的决策。
由于信息不对称,经常遇到我们正在磋商人事安排的时候,接到拟提拔对象提出辞职的例子,这时候就是选择了“不该走的点”。
在你感觉企业工作压力大,环境压力大的时候,选择忍耐一下,就会等来“拨云见日”的时刻,就像登泰山,有云雾的时候,你看不见南天门的位置,云开雾散,抬头就见南天门就在台阶的尽头。
作者简介:刘焕冲,字江凡,青岛九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专注于企业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微信号:suyan8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