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从中华文化主体意识重新认识“赛先生”
文/王世保
从五四运动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也从原来受尽践踏屈辱的羸弱之邦再次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探究中国再次崛起的主要原因,无疑是我国从近代开始全面接受西方文化和文明,而中国走向全面西化的象征,就是百年前发生的这场声势浩大、不屈不挠的学生运动。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体,他们不但接受了“赛先生”和“德先生”的意识形态,而且以无畏的行动去践行,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启蒙运动的成功。近百年来,为了实现如同西方国家那样的繁荣富强,中国人努力学习、研究、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走向西化的现代化,使得中国再次成为屹立于东方的经济、军事大国。
由于西方文化以侵略的形式带着血与火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加给中国人,饱受被动挨打之苦的近代中国人并没有利用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好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而是采取激进的方式全面地否定了中华文化。以儒道玄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经过五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华民族不能成为无根的游魂。中国已经再次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现代中国人应该有义务公正地重新认识已经被否定的中华文化,找回中华民族魂的安顿之所。百年循回,中华文化面临着伟大的复兴,现代青年人应该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重新认识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尤其是那位“赛先生”。
重新树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
五四运动是民国时期那些接受新文化教育的青年人参与救亡图存的社会实践,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由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向科学主义主体意识的转变。清朝时代的中国人以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对待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将西方人视为蛮夷。随着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不断失败,中国人的文化自尊也由以前的自大转变为自卑,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近现代中国人始终是怀着文化自卑和笃信科学主义的心理,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主体意识去对待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中国人的自我意识里由价值主体转变为被重新认知的客体,迫于对国家救亡图存的需要,身处他乡文化的近现代中国人基于西方文化中心论下的科学主义对其充满了曲解、诋毁、排斥和否定。否定和仇视中华文化的近现代中国人从此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文化废墟上的无根游魂。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灵魂,全面接受了西方“赛先生”和“德先生”的中国,虽然就像那些发动侵略的西方国家逐渐走向独立与强大,但是大多数中国人也正在逐渐丧失同情心、羞耻心、敬畏心以及是非心,千万年以来形成的美好人性正在被来自西方的原子主义和理性主义文化侵蚀殆尽。尤其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沦为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者,整个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彻底走向沉沦。除了精神危机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危机也逐渐突显。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诸如大气污染和变暖、水资源污染和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白色污染、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等。现代中国人在充分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可持续性生存的危机。更让人忧虑的是,不管是精神危机还是生态环境危机,都是西方文化和文明固有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和危害。
“五四运动”百年之后,西方文化和文明已经将世界各国塑造成为共生共亡的文明共同体,中国人利用西方文化实现了国家的自救和强大,而强大后的中国难道就是为了继续扩张西方背离自然的文明,推动世界其他各国一起走向自我毁灭?这不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应该在再次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时引领人类文明的转向,转向可持续性生存的生态文明之路,这是历史赋予中国的伟大使命。经过近百年的全民科学化教育,多数现代中国人就只有科学主义的一元意识,而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却丧失殆尽。如果多数现代中国人都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去对待中华文化,那么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哪找?又怎能去复兴中华文化?为了实现文化和文明的再次转型,现代中国人需要重新树立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从中华文化的视野去重新审视近代中国人所接受的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尤其是“赛先生”。
重新认识现代科技强力背后的本质
如果说民国时期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主动地接受“赛先生”,那么21世纪以后的中国人则是从出生就被动地生活在“赛先生”塑造的生存环境里。心智受到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蒙蔽,现代大多数中国人都只看到现代科技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给国家带来强盛。从国家的主体利益来讲,应该高度肯定现代科技的这种社会功能。现代科技不仅给中国带来强盛,也给西方带来了强盛,而且最早是给西方带来了强盛,然后由强盛的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和文明采取毁灭性的侵略,才由近代中国人主动接受。可是多数现代中国人只观注到了现代科技曾经让中华民族遭受百年屈辱、现在又让我们变得强盛的表面现象,我们是否思考现代科技为何会给西方和中国先后带来了强盛?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关系到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能否重新树立起来。
国内的科学化教育只给全体国民讲授科学技术的知识,却从不讲授科学技术理论的“所以然”。科学技术为何能让国家变得强盛?这是因为从科学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技术能够为人类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人工造物,比如它们能够帮助人类上能飞天,下能入地,中间能够过海穿山。从科学理论衍生出来的技术为何能够给人类提供这些人工造物?这是因为从科学中衍生出来的技术能够破坏自然秩序,将自然物从自然整体中割离出来,使其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重新解构和建构。为何从科学中就能衍生出对自然秩序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技术?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本就是建立在破坏性的原子主义和建构性的理性主义原理基础上的。原子主义的原型,即还原论是从古希腊哲人泰勒斯开始创建的“四元素说”,它对自然秩序具有内向的破坏性;而理性主义始于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它在抽象时空世界里具有外向的建构性。所以人类就能通过科学技术对自然秩序的破坏,获取能够在抽象时空世界里按照自己意志建构人工器具的自然质料,然后借助制造出来的人工器具增加自己对周围环境支配的强力。
人类的强盛是建立在对自然大规模破坏的基础上的,中国的强盛同样是以破坏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科学技术本就内含了内向解构与外向建构合起来的破坏力,它使得西方文化和文明具有了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固有特征,而这个特征正是将人类塑造为共生共亡的命运共同体的根源。被科学主义蒙蔽了心智的现代中国人看到的只是由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和国家强盛,却没有注意到日益严重的可持续性生存危机,更没有想到我们已经将子孙后代推到那种继续依靠消耗巨量能源和破坏自然环境才能生存的自毁状态。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的重新认识,就能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和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的根本原因。现代中国人一旦脱离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对自己心智的蒙蔽,就能自觉地重新发现中华文明的普世价值,回归已经游离百年的精神家园。
历史地看,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是西方文化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不能是单向的,不能是全球西化,还应该有全球的东方化,这就需要现代中国人重新树立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并对西方化进行批判性地认知,开辟出东方化的全球化之路来。西方化的全球化已经导致人类成为共生共亡的命运共同体,所以现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应该考虑全球化向共生的转向问题,终结西化,走向东方化。文化和文明的转型看似空泛无边,做起来也不是无绪可寻,那就是首先要认识推动西方化和全球化的核心力量—现代科技的破坏力。如果我们抓不住西方文化的本质,那么去推动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转向就是空谈。习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就是自觉地引领全球向东方化转型。这个过程虽然不可能象西方工业文明那样带着血与火向全球扩展,却是“润物细无声”的渐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