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的制作方、宣发方等等。如果一家影视公司老板打通了这所有的资源,项目推进也会变得高效起来。
「团队的眼光,
决定了一家影视公司的发展寿命」
资源打通后,接下来体现公司能力的便是操盘项目本身的成色,即公司团队针对市场现状,选择做项目的眼光。在影视圈,公司的眼光尤其重要,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了解观众喜好,否则便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
对于公司来说,敏锐的市场眼光首先体现在挑项目上。比如,什么样的项目是好项目、一流的项目,什么样的项目是二流、三流的项目,什么样的项目是根本不入流的烂项目。在具体操盘项目之前,公司都得要对面前的项目有一个初步的预判。
初步筛选以后,公司还应该对要接手的项目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判断。比如,什么样的项目做出来能收获高票房、挣大钱,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量,什么样的项目才是真正“口碑+收益”结合的优质好项目……
从这些问题出发,对具体项目做出的判断,其实才是体现一个公司整体市场判断能力高低的标准。
除了将项目本身的闪光点发扬光大,将表现平平的项目中,潜在的优质因子提炼发酵,使其超常发挥,更是展现公司敏锐的市场判断力的重要标准。这样,原本三流的项目,努力努力就可以做成二流,原本二流的项目甚至可以做成一流。
此外,决定市场发展的永远是产品最终端的消费者,即观众,因此对于一家影视公司来说,利用市场判断能力,将合适的项目推给接受度最大的那部分受众,增大影视作品的受众覆盖面,也是最大程度做好一个项目的重要途径。
其实,对于一家公司来说,选择要不要做一个项目,其最后的决定权都会在老板手里。这就要求老板最好是懂内容、有眼光、有准确市场判断的老板。
而如果老板本身就是个“行外人”,那公司也会显得很不专业,因为,老板的形象内涵已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更代表的是整个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和价值,尤其在“内容为王”的影视圈,更是如此。现在有很多影视公司,其创始人也都是从原本的内容从业者转变为目前老板的身份。
就像如今国内首屈一指的发行公司聚合影联,其创始人讲武生在创建公司之前,便有着多年内容营销上的经验。另外像很多预告片公司、海报公司等,其不少创始人也都是原本富有经验的剪辑师、海报设计师,比如幻星(预告片公司)的张琪,竹也文化(海报公司)的黄海等。
反之,如果老板对行业内的种种不甚了解,但有一个人才资源丰富且特别专业的团队,那也是完全可以的。在这方面,像很多综合性,遍布多个行业的大型公司都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由钟表起家的英皇,现在在影视行业同样风生水起。
「可遇不可求的运气+“不下桌”的恒心,
决定了一家影视公司真正的潜力」
运气,在影视圈有着能让你瞬间“咸鱼翻身”的分量。
就拿一个电影项目来说,运气足够好,你可以遇到一个伯乐般赏识你剧本的投资人。紧接着,有号召力的演员,有执行力的制片人,有营销力的宣发公司等等都一拥而至。那这个项目,即使算不上顶级一流,也会达到二流水平。
如果,你原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导演,那经过这一番,你也会成功变得小有名气,跻身知名导演行列。
但运气,也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馅饼”,而且运气的降临通常也建立在你得有被宠幸的资本上。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踏实做内容才是生存的常态。如此,也就有了成败之分,甚至出现,实力与所得不对等的现象。
其实不管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有起有落才是最真实的写照。但正如安乐总裁江志强所说的,做电影就像打麻将一样,只要不下桌,总有胡牌的机会,但如果你没钱了,下桌了,那就真输了。
因此,对于影视公司来说,运气好的时候不要骄傲,运气差的时候也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初心,做该做的工作,坚持不下桌,总会有翻盘的机会出现。
而对于当下的各影视公司老板来说,经营一家公司,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企业经营常识和策略外,关于影视行业资源的积累,关于整个影视市场的判断处理,以及带领团队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三点其实才是真正决定公司成败的本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