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御临河交汇的地方
江河阻隔、群山封闭、隧道贯通、城市拓展,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白鹭翻飞,波光粼粼,御临河口,御临河的秀美与长江的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御临河,原叫太洪江,长江岸的太洪岗,渝北区的太洪场(原太洪乡并洛碛镇),都源于太洪江之名。长江与御临河交汇的地方名叫太洪岗,是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新三村与渝北区洛碛镇太洪村交界处一片坡丘统称,御临河由此注入长江,形成河口,因附近聚落,且成码头。对岸则是巴南区木洞、双河口一带,可谓“江河汇流眺三区”,明代曾在此设立基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巡检司,现尚存地名,原址现为散户小村落,已无建筑与街市,仅留存部分石梯遗迹,古老的村落、淳朴的乡亲、良好的原生态……
御临河顾名思义,御,是与皇帝有关的事。临,即到达或靠近的意思。御临河的来历源于建文帝曾到过这条河,牵连着—段一直纠缠不清的明史之谜。史料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懿文早故,按伦序和太祖遗诏,长孙朱允文继位,是为明代第二位君主惠宗,因年号建文,史称建文皇帝,或曰惠帝。据《明史·惠帝本记》称,惠帝天资仁厚,亲贤好学,即位前曾继太子为太祖省决章奏,佐以宽洪,改洪武之律七十三条,素有贤名;面南后召用方孝儒等名士,又除丁减赋,更为天下颂德。不幸因臣僚“削夺宗藩”之议,很快遭致燕王朱棣(朱元璋弟)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号称“靖难”。战至建文四年六月,都城南京失陷,使朱棣篡嗣得逞(迁都北京),而惠帝从此下落不明。
又据《明史纪事本末》,在建文帝由密道逃出南京后,有“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的说法。说明建文帝逃亡到重庆,就有可能到达过太洪江,也就会有御临河的传说。这日,建文帝一行溯江而上,抵达重庆江北太洪江镇,旧臣李景贤在太洪岗迎驾,奏请建文帝一行暂时安避此地,叩曰:“此方虽属偏僻,却是风水宝地,域内有山、水、泉、峡、寺五宝,实乃休养生息之上佳处所也!” 建文帝听罢,龙心甚悦,环顾左右曰:“既为天赐五宝福地,朕与尔等就顺天应命,暂此安歇吧!”众人皆大欢喜。
御临河似一条玉带,两岸秀丽的风光,宛如这条玉带点缀上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五宝境内两江沿岸,巴人遗迹,汉代古墓,崖墓遗迹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均有军事设施扼守两江要冲。据考证,明清时五宝最为繁荣,建寺庙、设义学、迁场镇,处处均有古人遗迹。
沿御临河朔江而上35公里,有白莲教、杨家将、明建文帝居住过的遗址;有1628年张献忠余部为躲避清兵追杀,用于藏兵的莲花洞;还有宋代古战场遗址杨洪庵等历史悠久的景观。清代诗人黄善曦曾赋诗“排花山势挟长川,两峡中分一线天;左岸有人书绝壁,右岸不住泻飞泉。银河直向秋空落,珠泊遥从洞口悬;欲拟胜游何所以,秀炉峰下石梁前。”
沿河逆水行舟艰难,自古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逆水而行的纤夫喊着号子,唱着棹歌,声音响彻五宝峡谷两岸,“潺潺礁流急如弦,灵物曾从此处眠。最是短篷烟雨里,长歌一曲水连天。”上世纪50年代后,逐渐有了公路,御临河里的船就少了很多。
江北区五宝古镇是大隐于主城边的最后秘境,有一方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水宝地。尽管这个五宝镇与主城闹市近在咫尺,但多年来因长江和明月山的天然阻隔,当地乡人一直保持着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农耕渔樵生活,江北区五宝镇陈伟书记说:正是保持了原生态,五宝镇如同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
五宝镇明月山属于重庆主城“四山”之一,是重庆都市区的天然氧吧,明月山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迁徙活动提供了提供了绿色走廊,是一个重要的亚热带生物资源基因库,是人们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理想场所和进行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的呢过野外考车研究的天然博物馆。由于山地气温、阳光和风速垂直分布的特点,明月山更是吸引人们休闲、度假、避暑、健身和开展近郊旅游的胜地。
江北区五宝镇自然禀赋、人文资源、原住民及现有产业、空间条件。灵山、秀水、美泉、奇峡、加上别处无可取代的人文遗存和历史传说,使之更具备了极为优越的旅游、人居开发价值,十分适合发展集智慧生态城镇、现代生态观光度假型农业、医养结合、观光旅游等综合都市休闲旅游区,
将高科技和智能科技元素融入到文化旅游当中,功能性规划将科学细化。借助重庆山水之城的自然禀赋,打造一个“出则繁华,入则自然”,“近山不进山,离尘不离城”的都市山水田园观光度假区,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人文圣地,盘活重庆、西部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完善重庆市旅游基础设施,是联动江北、巴南,重庆市向东拓展的一部大棋局。
蔡律 201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