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合法化损害了人类创造力


 

现今人类主流文化模式之下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存在一个问题:他们习惯于静态性的看待知识,而非动态性的看待知识,他们看不到知识进化的必要性。

 

被表达为语言的书本知识和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都是二手知识。我们在获取这些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这些知识的环境局限性。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事实是:我们所获取的知识,是有着环境局限性的知识,是过往环境互动者来源于过往环境的经验的语言表达。因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在一个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一切二手知识都可能已经沦为陈旧的过时的知识,也就是未必能在已经变化的环境中得以实践检验的知识,或许已经失去了在新环境中的适用性。然而,正是已经过时的所谓经典知识,构成为我们的文化的主流部分。

 

所谓文化,就是一种人为环境。人为环境,包括教育、传媒、书本等等。这些东西往往成为有效认知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的一种障碍,让我们成为临江之麋。某些教育体系之下自以为受益的人们,也沦为了这个世界的临江之麋。这种教育体系,就像是一个临江之麋的批量化生产体系。其作用原理,诚如大象在幼年所遭遇的锁链束缚,使之终身丧失自由。

 

旧有的知识体系,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会造成一种负面性的人为环境,妨碍我们对于正在变化的生存环境获得正确认知。对此,历史事实举不胜举。爱因斯坦敢于怀疑牛顿定律而创立了相对论,哥白尼敢于怀疑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而提出了日心说,哥伦布敢于怀疑地球是平的而开始了环行世界的发现之旅。

 

故而,Frank Lloyd Wright从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辍学而成为建筑设计大师。R. Buckminster Fuller被哈佛大学开除而成为建筑等多方面的大师。James Cameron从富勒顿学院辍学而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电影导演之一。Mark Zuckerberg从哈佛辍学而有了FacebookTiger Woods从斯坦福大学辍学而成为全世界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乔布斯从里德学院辍学而有了伟大的苹果公司。比尔.盖兹从哈佛大学辍学而有了伟大的微软公司。

 

大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发觉自身才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已。然而,大学往往会成为陈旧知识体系的牢固堡垒。要开创出拥有颠覆性技术的伟大公司,或者个人欲望成就前无古人的伟业,唯有突破陈旧知识体系的局限。只有格格不入的人,只有顽强坚持自我的人,才有着内在的勇气与坚毅的决心去反叛主流文化,只有这些人,才能改变世界,只有这些人,才是人类进化的动力之源。改变世界的唯一的可能性,也只存在于那些与众不同的人们之中。

 

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从前被认为是错误的新观点,现在不少被证明为是正确的;许多从前被认为是荒唐的东西,现在不少变得可以接受。已经被证明为事实的是: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已经被证明为真理的是:同性恋也是合理的。如今只有同性恋的说法,没有同性恋患者的说法。对于同性的爱恋,是人类正常的心理的、生理的欲求,甚至是需要。    

      

著名的历史学家Boswell发现,同性恋者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许多层次的社会中是杰出的,有影响的和受到尊重的,并在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中留下永恒的印记,无论是宗教方面还是世俗社会。

 

古今中外,对世界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同性恋者数不胜数。从古到今,有过很多杰出的历史名人,是同性恋者。假如没有历史上众多杰出的同性恋者为人类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现行的人类文化就是很不完整的,人类甚至还停留在一个蛮荒时代。在人类文明史和科技进化史上,同性恋者作为一个少数派的群体,尤其在一些关键环节,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开明的当代人看来:

 

禁止与同性相爱就象禁止非生殖目的的性交一样荒诞。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个人享有求取自身快乐的权利。在社会上,一些人爱吃苹果不吃梨子,另外的一些人爱吃梨子不吃苹果。爱吃苹果的人不会对爱吃梨子的人说:你不要吃梨子,梨子很恶心,你该吃苹果。爱吃梨子的人也不会对爱吃苹果的人说:你不要吃苹果,苹果很恶心,你该吃梨子。同性恋和异性恋也该是一样。 相互为异性的条件本身并不能成为人类之间能够相互愉悦的充足理由,相互为异性的条件本身也不能够成为人类之间能够相互愉悦的必备理由。 

     

动物只与异性相爱?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说同性恋是以一种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话,或者说是一种颓废与堕落的话,那很多搞同性恋的动物,难道也是有心理问题?也是有精神疾病?也很颓废?很堕落? 

   

而人类呢?人类必须要只与异性相爱?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有人说:人不是动物,人不能搞同性恋。这是什么逻辑?动物有的,人就不能有?动物做爱,人也不能做爱?

 

既然异性恋是合法的,为什么同性恋就不是合法的呢?既然异性恋可以结婚,为什么同性恋就不可以结婚呢?存在一些人,居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将同性恋视为一种病理现象。这些人为什么就不认为自己的异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呢?    

 

同性恋变态?同性恋一样可以是一种相互的真诚的爱恋。同性恋者一样可以从对方的欣赏、爱慕和满足中获得自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爱恋异性的心理习惯,来自于生殖文化。异性恋的合法性来自于异性间性交所具备的生殖功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性交活动都因由于生殖的目的。性交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繁育后代。一个目的是求取性交本身的快乐。如果只是为了繁育后代,从现代科技水平看来,不性交也是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从性交的方式方法与技巧花样看来,则除了阴茎与阴道的为实现射精目的的抽插动作以外,全部是多余的。 

 

然而,在历史上,人们对同性恋抱有着偏见和厌恶的心理。自古以来,在我国的文化中就有着对同性恋的歧视因素的存在。《大明例附解·附录》:“将肾茎放入人粪门内淫戏,比依秽物灌入人口律,杖一百。”《大清律例》:“如和同鸡奸者,照军民相奸例,枷号一个月,杖一百。”众所周知的是,汉代帝王中,有过那么几个同性恋者。然而,也正是在汉朝,曾经有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指出:“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同性恋现象,更是为官方意志所不容。《旧约》:“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 在中世纪欧洲,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被定为违法。人们会因为介入同性性行为受到监禁,比如一百年前英国的奥斯卡.王尔德的著名案例。西方人关于同性性行为有罪的信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甚至在通俗文学中、神学和法律文献中,也出现较为恶毒的敌意。福柯在他的《性史》中追溯,伴随着工业革命中日益增强的世俗社会的政府和医学专业的权威,对同性恋的谴责还从宗教转移到世俗社会和医学专业。

                            

法律与道德管辖的边界,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外历史上,有着太多的由体现文化禁忌的官方意志所导演出来的对于同性的爱恋行为的歧视和迫害。

    

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歧视心理,就像一种病毒一样,从一种文化载体到另一种文化载体,从一种文化产品到另一种文化产品,持久而迅速的传播。人们感染病毒而不知自省,并逐渐丧失了反思文化的能力。事实上,在不同的文化族群,就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亚洲人大多以皮肤是否白皙为判断女性是否美丽的特征之一。但黑人大多不会以皮肤白皙为美。但是,几乎所有的不同的文化族群,都根源于生殖文化。所以,多数文化都以相互为异性的条件作为人类之间爱恋的必备条件。处于这样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中,人们都有了一种并不合理的文化思维。但这样的一种文化思维,是很狭隘的。然而,同性恋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对于同性恋存在禁忌的文化之中。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刻意掩饰自身的同性恋倾向,原因是害怕遭遇歧视。其实在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同性性行为是很普遍的;而在人类之间,则大多是些潜在的不敢表露的同性恋心理和欲望。这都该归因于文化自身的过失。      

      

事实上,在同性恋遭遇歧视的时候,在那些歧视者的周围,甚至就在那些歧视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多隐藏、掩饰的很好的同性恋者。他们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被迫陷入别人的世界之中,表演着别人的世界中应有的自己的角色。电影《3women》中的Pinky,就是一个沉浸于这种表演之中并自我迷失的人物。他们长大后,开始懂得掩饰自己。在自我掩饰的过程中,却始终无法将外在的社会性转变为内在的适应。对于自己被迫扮演社会角色的行为,感到不适与不安。生命的感觉,就是累、别扭、不舒服、不适应,就像吞下非为食物的大个物体。

 

当他爱,他会觉得很恐惧,这是一种就恐惧社会的歧视的目光的感觉,在这种无所不在的目光下,他只能剩下遮掩。然而,这一切,却也可以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当同性恋的真实一面被曝光后所遭遇的。

 

艾伦•图灵,生于1912年英国伦敦的一个公务员家庭。在公学中,他喜欢上了克里斯托弗。非常不幸的是,克里斯托弗是个男生。同样为不幸的是,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国家。同样不幸的是,克里斯托弗患有结核病,在某一年假期中去世。

 

少年时的恋情,影响了图灵的一生。

 

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国家,尤其是在中上层社会,人们是不敢于光荣出柜的。图灵甚至曾和一位女士订婚,并向她吐露了自己是同性恋的实情。最终这段婚约被解除。图林教授的真实一面,最终被曝光。

 

英国实际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宗教国家。那个时候,同性恋不但是宗教上不可饶恕的罪行,也是法律上不可饶恕的罪行。人们理所当然的将之视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生活堕落、生理疾病。同性恋者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公众的歧视和羞辱、要失去人身自由,还要感恩戴德以求宽恕的接受“治疗”——注射激素方式的化学阉割。

 

1954年,图灵死在家中,咬了一口沾有氰化物的苹果。他的去世成为一个谜。当时对他的治疗已结束,教授的身份也已恢复。至今,英国教会仍旧严禁为自杀者举行宗教葬礼,自杀依旧是教会所认定的罪行。当年更是如此。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1925220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是非常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他曾在密苏里大学攻读数理,二战中任空军飞行员,退役后在一家摄制纪录片和广告片的制片公司工作了六年,负责过制片、导演、摄影、剪辑乃至推销等多种工作。早年多次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向好莱坞投稿,从未被采用;也曾两次去好莱坞毛遂自荐,失望而归。他30岁时的电影作品《罪犯》(1955)32岁时的电影作品《詹姆斯狄恩传》(1957),全都默默无闻。

 

罗伯特•奥特曼在电影事业中坚持其独立思考和个人风格,这造成了其早年的失败,也造就其后来的辉煌。

 

3 Women》就是他的代表作。如果这部电影,是影坛新秀的作品,恐怕至今乏人问津、早已被遗忘,或必被观者破口大骂其无聊、浪费观众的时间。然而,以其堪称伟大的口碑作为支撑,哪怕就是看不懂,人们也只能附庸风雅而极少敢于否定和批评,以免暴露自身的浅薄。

 

我们可将这一电影视为对“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一古语的另类阐释,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他。我们也可将这一部电影视为人类史学的电影方式的表达。你观看这部电影,你也就是在观看人类史。你评论这部电影,你所评论的,也同样是历史。我们还可将这部电影视为米歇尔.福柯的哲学思想的电影语言的阐释。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电影!主角Pinky,即寓意着人类史上的非主流,包括父权制下的女性,异性恋社会的同性恋,趋同时代的独立思考者,广州历史上姑婆屋中不婚的女人等等。

 

主流对于非主流,就是一种压倒性的和压迫性的权势。非主流面对这种权势,一开始,是内在的排斥和反抗,接着是非主流对主流的因长期被压制和排斥而来的反感的淡化,同时外在的假装主流,扮演主流,并企图融入主流甚而于主流中风光无限,然后,常见的选择就是内在的屈服和融入。这一屈服和融入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呈现给最初的那个自我的时候,或者呈现给不愿屈服并试图通过让自己和正处于这一过程之中的同类保持原态的另一个自我的时候,其所导致的,是逐渐深化的绝望。非主流对主流的挑战,非主流对因主流意识而来的Power的挑战,其实是极其罕见的。

 

主流与非主流,是不相容的,即便以失去自我为代价,也不能强求相容,因为非主流可能是个体命运中无法改变的部分。法律、军队、警察、官位、管辖领域、上峰意志、舆论等等,都不过是Power存在的形式。人不过是知识的一种载体,又被知识裹挟着去展现与实现其PowerPower的本质,就是主流意识。主流意识展现自身威慑力的手段,就是媒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她们的白眼、冷漠、歧视、鄙视、嘲弄、怪笑、傲慢、拒绝、孤立、隔离、回避、保持距离、请您自重的提示,甚至联名控诉等等,都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这些武器,没有一样会杀死人,但是比杀死人还难受,因为人说到底是社会性的动物。这样一种公共Power,对个人的压制,其实是非常恐怖的。

 

然而,正是其所遭遇的一切,周边的白眼和敌对,正是这样一种压迫的力量,激起了同性恋者们的怀疑精神和反抗意识,而怀疑精神和反抗意识,正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与基础。

 

Peter Thiel就是这样一种人,其格格不入的秉性,对于主流文化的反叛精神,已经孕育于其作为同性恋者备受压抑的本能性反抗心态之中。Peter Thiel鼓励大学生辍学创业的背后,是一种已经过深思熟虑的思想上的自信:因为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边干边学,才是正道。许多真正的知识还没有来得及表达与传授,就已经过时了,因而只能存在于同步于环境的快速变化而快速更新的大脑之中。在许多真正的知识分子那儿,知识只能存在于知识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之中,已经完全脱离其可供物化表达的静态存在的状态,而演变为一种瞬息万变的过程性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快速演变的知识流。这样一种知识,在实践中反而有着更大的竞争优越性。读书为主的学子是武术家有招的境界,而储备着大量以实践为来源的隐性知识的实践者,是武术家无招的境界。无招胜有招。然而,这种颠覆式的思想观念的创新,若无一种against社会的勇气,是不可能真正付诸实践并公开大力倡导的!

 

中国历史上,对于同性恋群体,其实是相对包容的。基督教会在历史上烧死无数同性恋者,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事情。在西方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诸如王尔德等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名人一个个坦然出柜,根本就是以此为荣。《宋书·五行志》:“自咸宁、太康以后,男风大兴,炽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贵胄孤寡女眷尤甚,或是至夫妇离绝,怨旷妒忌者。” 张岱《自为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郑板桥《板桥自叙》:“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儿之戏。”周密:“吴俗此风尤甚。新门外乃其巢穴,皆敷脂粉,盛装饰,善针指,呼谓亦如妇人,比比求合。……败坏风俗,莫此为甚。然未见有举旧条以禁止之者。” 袁枚《子不语·双花庙》:两少年者平时恂恂,文理通顺,邑人怜之,为立庙,每祀必供杏花一枝,号双花庙。偶有祈祷,无不立应,因之香火颇盛。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妍媸,各以其类相结,长者为契兄,少者为契弟。其兄入弟家,弟之父母抚爱之如婿,弟后日生计及娶妻诸费,俱取办于契兄。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俪。”哪有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正是不宽容、不包容的西方社会,产生了先进的科技文明。正因为有了文化上的多多少少的不包容、不理解,才带来这一群体对于社会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反思,而这就是人类进步之动力。

 

存在很大的可能,过于包容、不黑不白、不疼不痒的文化,不怎么排斥异端的文化,将完全或者部分性的丧失进化的动力,至少不能成为先进科技文化的起源地。

 

最初的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当人类成为地球上主宰性的物种,人类已经将地球环境改造为一种部分性的人造环境。尤其作为精神产品的人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造环境的产物。这种人造环境,我们称之为文化。

 

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念,同样适用于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对于自我而言,实际并无其客观的存在,所存在的只能是一个与自己发生联系的世界。每一个自我,都有一个属于他的世界。每一个自我都是世界与之发生联系而作用于他的那部分。自我不是一种存在物,而是一种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过程结束,则自我结束。

 

文化本身是一种塑造人的模具。人创造了文化,人也来自于文化。人是文化的本源,文化也是人的本源。文化是人的产物,人也是文化的产物。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囚牢,人人都是这一囚牢的产物并囚之于此牢。所有人都是文化产物。这一原理,决定了多数人类个体之平庸属性。

 

通常,人们会说什么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但是我们也可以给出不一样的分类方式:关于知识的文化分类方式。在这种分类方式之中,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划分为三种文化模式。

 

在第一种文化模式之中,知识进化的速度,落后于环境进化的速度。这是一种极端文化模式,一切生命都将自毁于这种文化模式。地球史上被自然淘汰的智慧物种,都是这么一种文化模式。知识本来是无形的,但在生物体那却发生了形态化。知识的存在形态:一是生物本身,知识内置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结合体之中,体现为环境适应能力。二是智慧型的大脑。三是主要体现为物化形态的符号表达。知识的这三种存在形态,也是知识进化的三大阶段。第一种文化模式,体现了知识的第一、二种存在形态的局限性。

 

在第二种文化模式之中,知识进化的速度,同步于内部环境进化的速度,而往往知识和内部环境,都停止了进化。吕坤:“伪者,行不顾言。腐者,学不适用。”腐儒遍地的古代中国,数千年都是这样一种文化模式。伊斯兰国家,也是这样一种文化模式。没有外来文化的干预,这种文化模式将长期难以自我超越、长期停滞。而在外部环境的进化速度超越其知识进化速度的情况下,这种文化人终究被淘汰掉,沦落为被奴役者与被屠杀者,如十八十九世纪的印第安人和非洲人。第一、二种文化模式,认识不到安.兰德一类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也认识不到自身作为文化产物正是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障碍;更加的认识不到:爱国就是爱知识,爱民就是爱知识,愚民政策必定、只能祸国殃民。

 

在第三种文化模式之中,知识进化的速度,领先于环境进化的速度,新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于改变环境的伟大实践。毫无疑问,就地区性的竞争而言,就国际竞争而言,第三种文化,是最有前途的文化。美国自建国以来,就是这样一种文化模式。实用主义是知识分子的前提。实用主义,就是知识至上主义,就是技术至上主义。全球化就是全球技术化,就是美国化。儒家文化模式,理应是一种权的文化模式,而不应当是一种Power的文化模式。

 

作为顽固的少数派人群,当他们遭遇排斥、歧视和迫害的时候,他们的否定、怀疑和反抗精神,曾经正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动力。他们正是地球人类第三种文化模式的起源要素。

 

男女、爱情、生命,皆游戏。你已进入角色、已入戏罢了。所谓相爱,不过是共同入戏。舞台、剧场让你表演一个女人角色的时候,会给你一身女人的妆容;上天让你表演一个女人角色的时候,会给你一身女人的模样。如此而已。性别角色,其实仅仅只是剧场上的一个妆容。

 

同婚合法化,实际是非主流谋求主流认可的一种尝试,是非主流谋求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的结果。毫无疑问,这会从根基上损害一个小众化的人类群体的怀疑精神和反抗意识,使之推动人类进化的能力,从此以后,逐渐被废掉。

 

当同性恋群体融入主流社会,你还能找到另一个代代相传、不断推动人类进化的顽固的少数派人群?

 

更可悲的是:本来要合就合,要分就分,这下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