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以认为是A股市场的趋势转折年份。时至目前,还没有结束4月份的市场行情,A股市场就已经实现了30%以上的累计涨幅,而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上涨步伐与节奏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截至4月19日收盘,A股距离3300点关卡,也仅仅不到1%的空间。
股市大幅上涨,这三年半时间A股市场深度调整的后遗症问题,也得到了逐渐解决。例如,减缓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预警乃至平仓问题、缓解了股指期货长期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以及逐渐消除股市融资与再融资效果降温等问题。
其中,多年来,市场对股指期货的争议一直存在。但是,对股指期货交易规则的调整,却于这几年频繁变动,从2015年下半年的持续收紧,到2017年由紧转松,再到近年来的加快松绑,股指期货的本质功能似乎也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约束限制。
不过,对于近年来股指期货交易规则的变动,多与市场环境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以今年为例,随着股票市场行情的大幅回暖,股指期货也于近日迎来了一次实质性再度松绑的规则变动。
4月21日,在第十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领域的核心任务,推进期货市场供给侧改革,需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方星海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期货市场在制度供给、市场建设、投资者结构、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补足上述短板具体需要做好加强供给、提升服务、扩大开放、重视人才4项工作。
具体来看,针对短板加强供给,首先要增强期货市场法律法规等基础性制度供给。方星海称,近几年《期货法》立法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最近加快了步伐。下一步证监会将积极配合《期货法》立法工作,夯实市场法治基础,适应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场内外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交易所、期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研究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规则,统筹推进场外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运行和机构经营。
其次要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扩大市场规模。近两年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上市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实体经济巨大的保值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相比商品期货市场,我国的金融期货还刚刚起步。去年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303亿手,其中金融类243亿手,占比高达80%,而我国金融期货成交量仅为0.27亿手,占比不到1%,金融期货品种也只有6个,发展空间还很大。中金所日前宣布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监管的措施,场外衍生品市场与场内市场相比,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方星海称,下一步,要围绕实体经济需求,继续增加场内场外产品和工具供给。
从这一次的交易规则变动分析,最具亮眼之处的,莫过于对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发生大幅度放宽的迹象,调整为单个合约500手。就在前一次的规则变动中,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为单个合约50手,而在2015年9月7日的规则收紧内容中,还一度将日内过度交易监管标准调整为10手,进一步加剧了股指期货形同虚设的问题。
如果说2015年属于A股市场大起大落、信心骤降的年份,那么2016年至今,A股市场则属于信心逐渐修复的阶段。与此同时,作为股指期货工具,无论从近年来的交易规则松绑,还是从近期日均持仓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都显示出逐渐回暖的一面。
在实际情况下,虽然如今股指期货的活跃度仍与2015年下半年前的状态有着不少的差距,尚且未能够完全从之前深度调整的市场环境中走出来,但在股票市场投资环境逐渐回暖、股市赚钱效应逐渐升温的背景下,股指期货也逐渐恢复常态化,而以往遭到市场冷藏的本质功能也正逐渐获得盘活。
这些年来,日均持仓量、日均成交量的持续低迷,导致股指期货工具未能够发挥出正常的功能,不仅反映出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打折扣,而其流动性也接近枯竭,而且在功能受阻的影响下,却影响到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外资资金参与A股投资的积极性,对加快引导场外机构资金,还是构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这一两年时间,机构资金投资A股市场的信心有所增强,且呈现出进场提速的迹象,一方面反映出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逐渐获得机构资金的认可;另一方面则受益于A股市场对冲工具的逐渐完善,而股指期货逐渐恢复常态化,也提升了实力资本参与A股的热情,由此可见,在风险对冲策略逐渐完善的趋势下,仍将会刺激更多的机构资金参与其中,尤其会对对冲基金带来实质性的刺激影响,这或多或少会为A股市场引导更多的长期补充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指期货逐渐恢复常态化的背后,实际上说明了政策层面上逐渐意识到A股市场的投资信心已经逐渐恢复至前几年的活跃水平。与此同时,即使经过了之前股市的深度调整,但期间却不断恢复股指期货的原本功能,并对交易规则进行逐渐放宽,这恰恰说明了管理者的治市底气,同时也意味着现阶段A股市场的风险防御能力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经过了一轮非理性的深度调整走势,而期间轰轰烈烈的“去杠杆化”过程更是让投资者心有余悸。至于股指期货,也被当时市场认为股市非理性下跌的催化剂,而在舆论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也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大幅收紧的迹象,而股指期货工具也开始陷入形同虚设的状态。
然而,就在股市身处高波动率的背景下,近年来A股市场的开放步伐并未减缓,从沪港通、深港通的通车,再到A股成功纳入MSCI等事件,反映出A股市场走向国际大舞台的步伐仍在加快推进。不过,作为全球影响力较高、市值规模名列前茅的股票市场,在对冲工具、风险管理策略上,却与海外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而如今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也是A股市场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工具的重要一步,接下来不排除会有更多完善的对冲策略与创新工具引入,以不断满足海外市场投资者的需求,这也是A股走向国际大舞台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内,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机已逐渐成熟。
实际上,股指期货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而在股市投资活力得到实质性激活的背景下,股指期货的大幅松绑或许间接演变为助涨的影响。长期而言,随着A股风险管理工具的逐渐完善,会吸引更多实力资本的参与,尤其是中性策略以及套利策略等资本。但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这也是不断放宽风险管理工具的交易规则、不断引进创新工具以及不断开放市场的重要前提。
文/渔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