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股市的表现真的偏离了基本面?我看没有!无论是基于奥派的货币理论还是基于托宾理论,无论是基于信用传导机制还是基于财富效应理论,在释放流动性后股价都该有所反应才对。而宏观经济不正是基本面分析的重要部分?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近几天在朋友圈里常见的一个段子是:
看了基本面,收盘去吃面。
讲究基本面,输在起跑线。
遵从基本面,天天只吃面。
忘记基本面,拥抱大阳线。
有人甚而得出,目前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在嘲笑“基本面”了。
于是,我就好奇了。近期的中国股市之表现,就真的真的真的偏离了基本面?
回过神来,要我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所能够给出的回答是:没有吧!!!
信用传导机制告诉我们,信用扩张下的一般规律是:货币供应量上升,首先带动的就是股价的上升,进而带动净值上升,进而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下降,再进而刺激贷款的上升,从而扩大投资,再进而令总产出增长。
托宾q理论也持相近观点。按照托宾q理论,信用扩张下的一般规律如下:货币供应量上升,带动股价上涨,进而令托宾q也随之上升,进而令投资扩大,最后令总产出增长。
财富效应理论大抵亦是如此。
在这里我们且来回顾一下这些经济学本科级的常识吧!
此外,早于2011年,我曾试图将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做一个综合,得出的结论亦是如此:
当中央银行印制新的货币从而提高了货币的发行量——现在通过降息与下调准备金率都可以实现——并把它投向商业领域,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正如密西西比泡沫的总导演约翰.劳在其1705年出版的《论货币和贸易》一书里所供认的——首先,扩大货币供给量能够降低利率。
接下来的情况是,商人被银行的通货膨胀所误导,他们会错以为银行体系的储蓄资金要高于它实际的数量。于是他们开始大量的借入这些便宜的资金,但基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强化了他们的储蓄诉求,同时货币传导也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影响。这也就决定了货币供给的增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传递到总需求,特别是日常的消费需求上来。也正是因此,也就决定了人们出于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的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上升。这时要想让货币市场重新恢复均衡,只有通过包括股票和房地产行业在内的风险资产价格的上升才能实现。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银行供给的资金增加,商人拿着他们新得来的便宜的资金,就不得不从日常的消费品行业,向资本商品行业转移。去对“更为长期的生产过程”进行投资,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消费者的——像股票、房地产这样的“高级生产领域”。
也就是说,无论是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还是基于托宾的理论,无论是基于信用传导机制还是基于财富效应理论,在释放流动性而货币供应量增大后,股价都该有所反应才对。
更是要紧的是,何谓基本面?背教科书:所谓的基本面分析是指以判断金融市场未来走势为目标,对经济和政治数据的透彻分析。基本面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共同拥有的属性指标这一方面,按股票的基本面来讲,是指那一些各自都拥有的基本情况的汇总。一般我们所讲的基本面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面、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公司业务同行业竞争水平和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包括对管理层的考察这诸多方面的分析。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宏观经济不正是基本面分析的重要部分嘛?
接下来的问题是,何谓宏观呢?还是背教科书:宏观指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市场的内在价值,并与市场实际价值作比较,从而挑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这又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货币和财政政策不又正是宏观经济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嘛?
由此可见,近期中国股市上涨之表现,并不像那些分析师们说的,是嘲笑了基本面。反倒是恰好说明,一切尽在基本面里。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仅仅依靠货币和财政政策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的基本面只局限于宏观面而不涉及到微观面,如果我们的上市企业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经济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那么,可预的是,这种上涨必然不会长久,必然不具可持续性。
此外,单宏观政策而言,这种信用扩张的把戏也具有不可持续性。米塞斯早在1920年代就指出过“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而弗里德曼也于1990年代指出,货币刺激的初始效应是正面的,只是到了后期,刺激的负面效应才显露出来。
延伸阅读:
再延伸阅读:
金融泡沫形成三要素
http://www.qstheory.cn/books/2016-06/20/c_1119076588.htm
摘要:一轮投机泡沫的形成,有赖于人的动物精神、外部冲击力及政府或央行的信用扩张这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