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生态体验”这张牌?——以大姚县三台乡为例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offman)提出拟剧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情景就是剧场,互动过程就是表演,人的所有社会性活动和互动行为都是某种类似舞台上的表演行为。剧场理论将服务人员与顾客视为在同一舞台上的演员与观众,共同呈现服务演出。随着学者对于该理论的不断补充与完善,其对发展旅游体验的重要启发意义逐渐显现。1998年,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提出体验式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之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式经济”。之后,他提出体验经济4E模型: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遁世(Escape)与审美(Estheticism)。根据派恩二世的理论,刘家明(2010)进一步提出旅游体验6E模型,增加社交生活(Exchange)、情感升华(Emotion)两大内容,并将其分为表层体验、中度体验与深度体验三大层次。因此,本文结合以上理论分析,解读大姚县三台乡的生态体验发展之道。

三台乡位于彝州之巅大小百草岭的崇山峻岭间,全乡含8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乡内居住着彝、汉、傈僳、傣等多种民族。三台乡有三大称号,一是核桃之乡——三台核桃是大姚县品质、外观最好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目前乡内还有500多年历史的核桃树。种植规模达23.4万亩,年产核桃6000吨,产值达到1.6亿。二是生态之乡——楚雄州最高峰帽台山位于三台,全乡原始森林面积广,森林覆盖率达80%,而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百草岭山脉,群峰叠翠,风景奇秀,气候宜人,满山遍野的马樱花、山茶花,杜娟花争奇斗艳。三是文化之乡——三台乡彝族服饰文化、祭祀文化、婚俗文化都十分丰富。这里还有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十八日民族传统节日——赛装节,是探寻彝族文化的理想之所。

想要打好生态体验这张牌,首先要了解生态体验的内涵。郑辽吉指出生态体验旅游主要是以生态体验场为基本的体验舞台,以生态体验景观为宏观场景的乡村生态旅游体验行为。这种生态体验旅游行为与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生活、乡村社会、乡村产业等存在着密切的互动过程。通常来说乡村生态体验经济产品与一般乡村旅游产品有类似之处,在开发设计中,以生态体验场及生态体验景观构建为基础,既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又能体现以游客生态体验过程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生态体验字面意思分析,生态即三台乡固有的生态资源本底与生态环境氛围,体验则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基础性旅游设施的配备,主要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开发中可以形成“吃生态饭,品生态菜,住生态院,干生态活,娱生态乐,购生态品”的旅游特色;二是具体体验项目的落地,通常从商、养、学、闲、情、奇等方面出发策划设计。从乡村生态体验的特性出发,实际上本身就具有遁世逃避、审美怀旧(从城市到乡村,逃避忙碌的生活)等特征,生态体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寻求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生态和谐。基于以上分析,想要打好生态旅游这张牌,可以从“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休闲体验+服务体验”的方向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1、迎合审美情趣,梳理生态旅游景观。

进一步梳理三台乡生态旅游景观,丰富生态看点,将整个三台乡按照景区来打造,使得游客步入乡村就如步入一个大的田园诗画景区中,形成处处是景的画面;依托核桃园林、原始森林等资源,规模化、多元化、创意化打造景观,强化感官刺激,为游客带来多感体验;结合林下经济发展趋势,学习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经验,引进生态景观建设人才,打造多层次的生态旅游景观体系;以点带动,串点成线,升级游览观光方式,打造精品观光线路,形成骑行观光、步行观光、空中观光、自驾观光等多种趣味观光方式,配套走廊栈道、摄影基地、观光平台、观光亭、骑行绿道等观光服务设施,完善观光体系。

2、满足娱乐诉求,开展生态娱乐活动。

森林娱乐方面,依托百草岭与核桃种植的生态资源,构建森林趣苑、丛林野战、山野营地、丛林驿站等休闲娱乐项目;饮食娱乐方面,持续创新核桃美食产品,增加体验环节,保持美食趣味性,强化美食吸引力,打造情境化的美食业态,用一种乡土建筑环境、乡土自然环境构筑一场有趣的美食体验。例如建设森林特色餐吧、核桃林休闲咖啡厅等;文化娱乐方面,结合彝族自身的歌舞文化资源、乐器制作工艺、民族服饰文化展示等,升华游客精神体验;乡村生活娱乐方面,让游客参与到日常的农作生活中去,通过体验耕地、牧羊、丰收等项目,强规划生态娱乐体验。

3、创新文化体验,打造主题文化产品。

农业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留下的印记,它既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也对我们现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多启示。三台核桃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形成了特色的核桃产品,具有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开展以大姚县三台核桃生产系统申报国家农业文化遗产活动(目前已经有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结合创意元素,开发文创产品,开展核桃文化节,进行科普教育,彰显三台乡核桃的文化价值与魅力,促进这一具有文化底蕴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挥出更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核桃文化为主,以民族文化为辅,注重突出民族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市集、民族节庆、彝族工坊、民俗表演等多元形式。

4、强化遁世体验,营造乡村生态空间。

深耕生态资源,挖掘城市人的回归、释放等心理需求,通过角色塑造、时间流转、空间错位等方式强化游客的遁世体验。例如生态住宿的打造,拓展住宿、休闲、体验等多功能,发展本土特色住宿,向中高端度假发展,彰显乡村生活美学,让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生态购物方面,要兜售自然的气息,卖乡村土特产品、原乡手工艺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类购物产品,购物场所设计时体现乡村元素,避免出现过度现代化的设计。通过多种生态体验活动的配合,营造遁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