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振奋地生活是做人的根本
喻建国
健康常被人们误解为无病,传统健康观确实就是“无病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上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指一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呈现出完好的状态。由此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得到了加深。个体健康应该是一个体,它包括个体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这是一个健康体。
快乐是个体精神上的满腔愉悦,是个体心灵满足的充分反映,是个体内心非常舒服的感觉外露。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个体体内产生足够多的多巴胺。当个体的需求获得一定的满足,快乐就会流露。常见快乐出现于个体身体健康、环境安全、爱情甜蜜和性感快慰等情况下。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
振奋是个体的一种状态,当个体处于精神振作、反应灵敏、活力四射、奋发努力的时候,其时个体的状态即为振奋。晋·郭璞《<山海经>图赞·中山经》有曰:“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
根本出自《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可见根本指的是基础或本质,即事物的本源。宋·梅尧臣《送孙曼卿赴举》诗有曰:“欲变明年花,曾不根本移。”明·叶子奇《草木子·杂俎》有曰:“枝叶之枯,必在根本。”植物的根本就是植物的根干。根本即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
生活是人类生存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总和,个体基本生活行为的运转,工作专业行为的运转,体育体能锻炼活动的运转,休闲娱乐礼仪活动的运转,全部被包括其中。
人若生活,首先需要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必须人体的健康,可见人体健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人体健康,人也就不存在了,根本一失,其他免谈。人若生活就需快乐,没有快乐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的生活就是奔快乐而去,没有快乐,何奔。人若生活必需活力,活力充沛,就呈现振奋,人处于振奋中,人的活力就万分充沛。
大孙就读的多伦多大学不久前有一名学生自杀,学校当局为此停授专业课一周。不管那位自杀的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反正他采取了极端手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根本给毁了,这是对生命极不负责的表现。一个人不管自己面临多大的不幸或是天大的困难,都应该坚持住,实在不行可以换个地方,转变一下自己的时空,中国有一句老古话:“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时空,别是一番新景象,留爷处就在那里。这里不能够给自己带来健康快乐和振奋,那就换个地方,在那里自有可以使自己健康快乐和振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