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建议


  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希腊都出现过危机,但是他们不人为地强行刺激经济,因为事实已经证明,经济是有周期的,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必然带来经济动能转换的问题,中国发展的秘诀就是投资基础设施,但是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律,还得在政策有效的情况下调节经济,不能无边无际的花钱,那么最后就是钱不值钱,物价上涨,还有人员失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那些产能需要退出市场,就将该产业内的企业全部推向市场,让他们自由竞争,优胜劣汰,而不是放水让他们产能继续增加,这才是为人民利益着想,不是延长时间所能解决的。

  说实话,如果现在让企业竞争,仍然不能去除过剩产能,有些企业根本不具备出清的条件,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基础工作,为企业破产清算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不要让行业整体衰退。最不好的结果就是,大家互相恶性竞争,到最后都欠一屁股外债,都是僵尸企业,到时候不是壮士断腕,而是刮骨疗毒了。

  现在是对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并且及时纠正不正当的发展方式,不经历一些经济降速和人员失业,就想度过发展中产生问题的发展是不存在的,我们有时候得让市场说了算,否则会受到更大的危机。

  国家投资产业以及现在国企所在的产业,大都是周期性产业,如果采用投资拉动经济,只能让产能更大,我们有一天不能继续维持和增加投资,这个时候,产能过剩就出现了,由其要注意全面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建议对一个或几个产能可能过剩的企业先行改制,让它们真正进入市场,毕竟经济规律是不能人为地改变的。

  ZF购买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属于周期性行业,它的规模发生变化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ZF购买一年一变,基本上不是很稳定,因此举债经营弊大于利,应该少用或者不用。

  而转移支付的资金是购买生产相对稳定的生活用品产业,它的变动,只要不产生大的起伏,对经济活动影响较小。

  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转移支付的比例会占比增加,这是有着经济学道理的。

  另外:国家曾要求地方建立非营利型幼儿园,但是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不能很好的落实,建议逐渐推广非营利性幼儿园。

  2019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宣布,减税2万亿元,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等等。

  官媒《经济参考报》3月18日报道,中共2019年将推出“重大工程建设投资计划,仅上海市就将投资1362亿元,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据悉,上海市2019年将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38项,预备项目28项,新开工项目23项,建成项目11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也表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是市场饱和与产能过剩,“四万亿”投下去,又投到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增添了新的过剩产能,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这是十足的饮鸩止渴”。

  为了防止产能过剩影响到整体产业,我们必须下决心让产能过剩行业的国企尽早改制,为退出过剩产能做足各方面的准备,我们及时让一些没有资金支撑的企业首先进入破产程序,这样有保有弃,才是健康的发展之道。

  除此以外,经济是不能靠拉动运行,而是利用新动能替换旧产能,让过剩产能退出是肯定要发生的,但如果我们仍利用重大项目拉动,只能让过剩产能加大,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