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呈相对衰落趋势,它们纷纷回归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制造业,以维护自身的领导地位。而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正在以制造业发展为支撑来实现国家强大。为此,世界大国正围绕制造业而展开激烈的战略竞争。在此背景下,美国、欧盟等国家行为出现“去全球化”现象,特别是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理念,在国际上不断“退群”,回归保守主义和双边主义,使传统全球化秩序面临崩溃。而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联合世界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的有识之士,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恪守WTO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全球建立新的合作网络体系,对传统全球化进行了扬弃,进行了再全球化,使传统全球化正在转型,朝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这再全球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知识逐渐取代资本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全球化之下,资本占绝对主导地位,资本的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资本雇佣、整合一切生产要素。而在再全球化下,世界大国正围绕制造业在展开激烈的战略竞争,创新在全球广泛兴起,并居于世界大国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美、中等大国不仅都强调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还鼓励全民创新,创新成为再全球化中的核心元素。在全民创新模式下,知识与信息网络的有机融合呈爆炸式增长,并依托互联网与全球化迅速向全球扩散,进而使人类社会形成新知识经济模式,知识逐步取代资本履行雇佣、整合一切生产要素的功能。在再全球化下,知识的创造、生产、整合、分配、利用成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内容。
其二,全球化动力主体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再全球化时代,“一体化”与“多元化”格局并存,内在张力发生转变,且两极之间有很大的张力。这首先体现在全球化动力主体的多元化,新兴国家越来越有能力影响世界事务和全球化进程,其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也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一样,逐渐成为再全球化主导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国际体系内主要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变化,东升西降、南北互动的格局趋于明显,全球发展的态势呈现平衡化。全球价值取向方面趋向多元化,金融危机打击了以西方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原有的意识形态受到新的发展模式的冲击,不同的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美国模式中普世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再适应世界市场发展的需要,而着力打造“合作共赢、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的中国方案正给各国带来新的启示和新的动能。
其三,高度重视基于智能化条件下的工业与服务业的协同演进。在传统的全球化下,欧美长期的去工业化,导致服务业经济的过度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严重失调,产业链残缺,创新能力下降,产业内在互动促进机制失效,进而促使了国家经济呈显著衰落趋势。在再全球化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所催生的数字经济及其所形成的新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成为核心动力机制,各国特别是工业大国纷纷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法国的“新工业法国”、中国制造2025、印度的“国家制造业战略”等,注重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工业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创新的协同,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例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下一代信息技术等等,推行“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服务”,更加注重工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强调通过这二者的协同演进来促进工业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四,再全球化性质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全球化,都是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垄断了全球,这使得全球化在属性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而在再全球化下,中、美两国是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虽然美国目前出现去全球化趋势,但未来在历史的大潮中也必将与中国一起成为再全球化的两大核心主导力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因而再全球化也就自然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被赋予“公平、公正、包容、平等、合作、共享”的元素,比如,“一带一路”就是要与各国进行广泛的、开放式、平等的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也意味着新全球化,被嵌入社会主义中国元素,将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社会文明。
其五,再全球化是绿色全球化。传统的全球化是以传统的工业化为核心内容的,而传统的工业化是以资本占统治地位为基础的,在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一切生产要素的利用都是为资本的超额利润服务的,因而传统的工业化往往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遍布全球的传统工业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森林破坏,水、土、空气污染和气候变暖等,人类陷入生态困境,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因而传统全球化是一种“脏的全球化”。而在再全球化下,创新受到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新知识正在不断快速产生和全球扩散,知识将超越资本而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绿色食品、智能电网等绿色工业革命的元素正在世界各地兴起,因而再全球化是一种“绿色全球化”。
其六,再全球化高度重视国家政府的战略性作用。首先,大国的竞争强化了国家政府的战略性作用。在再全球化下,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大国纷纷实行新的工业化战略,都强调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来支撑工业化,这使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首先,体现在国家政府之间的战略行为竞争,比如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战略竞争。其次,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强化了国家政府的战略性作用。传统的全球化和工业化使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单靠市场自发作用难以解决,且该危机的解决也是单个国家无能为力的,这既需要基于市场的自发作用,更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政府之间的战略性合作。(长沙理工大学 唐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