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毛体书法带头人
马凤坡,字孚子,山东临朐县人,著名电视剧作家,文化部高级书法家、国学名家。1943年6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毕业;现为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马凤坡先生工作之余,结合本职工作创作电视剧。1987年始,10年间,创作电视剧5部12集,电视短剧3部16集,电视小品9个。出版了两部电视剧作选《情网》与《情殇》,分别于1992年5月、1996年6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共35万余字;拍摄了3部电视剧,其中:电视短剧《莫道他无情》(4集),电视剧《情网》(2集),1989年分别由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二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3部电视剧在省分别荣获电教节目展评二三等奖。这些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3部电视剧一是有强烈的时代感;二是有较强的感染力;三是有浓郁的人情味。
在写电视剧的同时还拿起毛笔习练书法名帖,之后又把重点放到临摹研练毛体书法上。 二十多年来,经过刻苦习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近几年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了13个金奖,银奖、特别奖。2009年8月6日,在潍坊举办了个人毛体书法展,展出精品55件,得到社会的好评。为了支持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2010年9月13日,在老家临朐县孔村成立了“潍坊凤坡毛体书法研究院”,赶写了50多页的毛体书法研习班培训教材,举办了两期毛体书法研讨班,还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好山好水”大型书画展、毛凤坡、王京亮毛体书法展、书法进万家等大型活动。孔村被《领导科学报》誉为学习研究毛体书法中国第一村。
马凤坡与《毛体千字文》
《千字文》是一部广为流传、享誉世界的国学瑰宝和启蒙经典。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姑孰才子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不同的字,在一夜中编纂成文,“鬓发全白”,而成《千字文》。全文为四言长文,共250句,语言精炼流畅、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涵盖历史、地理、人伦、军事、农业等丰富的内容。由于《千字文》兼有文化、辞章和音韵之“三美”,历代书家多有染翰,其书法艺术也借此千古流传,如欧阳询、怀素、智永、宋徽宗、赵孟頫等等,其中也包括启功和于右任先生。
由于草书在书写中的制约较大,因此,历代书家在草书方面所作的建树,除王羲之父子和张旭、怀素诸人外,很少有自辟蹊径,突破前规的。马凤坡先生长期习练毛体书法,根据于右任先生的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内容,历经2年多的反复研究和实践,创作出独具风格的《毛体千字文》书法代表作,极其珍贵。
马凤坡先生的书法作品大气、流畅、遒劲,形神兼备、风格鲜明。马先生在2015年11月17日 “纪念毛泽东诞辰122周年毛体书法研讨会”上总结了4条学写毛体书法的体会:(1)、坚持是练习毛体书法的关键; (2)、真诚是书法艺术的第一把钥匙; (3)、理论是书法实践的先导;(4)、只有扎根人民,才能使书法艺术更好、更快地发展和提高。这四条正是马凤坡先生学习毛体书法十年来的一个简要总结,或许会给书法界的同仁们一些启迪和借鉴。
综观马凤坡先生《毛体千字文》,总体气象可谓神满气足,全篇浩浩荡荡,有如奔腾之水顺势而行,视觉上贯彻始终吸引读者目光,正如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的阐释那般:“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 马凤坡先生的毛体书法,磅礴大气、气势如虹、潇洒自如、龙飞凤舞、豪放飘逸。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马凤坡先生对于长线条的使用也是很恰当的,不仅调节了空间比例,使之疏朗、跌宕、灵动,充满高情远致,同时也起到导气、融通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更加气脉贯通。
书法艺术重在艺术表达,马凤坡先生运用多种艺术语言或手法来创作《毛体千字文》,是一部书法艺术性佳作。其一,注重传承,传统的功底、章法、笔法、墨法,均有古意,非常到位;其二,整体气息高度融合;其三,极具创作意识;其四,书写性很强。据马凤坡先生介绍,《千字文》中大部分内容在现有的毛泽东书法词典和历史文献中是从未出现过的,这样,就增加了书法创作的难度。为此,马凤坡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经历,在查阅海量文献的同时,不断研究、揣摩《千字文》所有内容的毛体书写形式。由此可见,一部好作品的问世,所谓“废纸三千”,尚不为过。
“牵连”作为上下文连贯的枢纽,是草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善写大草的书家,对牵连的把握是很奇妙的:时而粗如主笔,时而细如游丝;时而竖直拉下,有飞流直下之气势;从马凤坡先生龙飞凤舞的《毛体千字文》,可以清晰看出,他善于运用斜向拉扯的牵连方式。这一方面表现了其自信的书写状态:如怒猊抉石,势不可遏,沉着痛快,激越奔放。马凤坡先生《毛体千字文》,林林总总,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
怀素晚年创作的《小草千字文》,素有“千金帖”之美称,被誉为他最高书法艺术,得到书家和书论家的称道和珍视。明代文嘉称此贴“字字用意,脱去狂怪怒张之习,而专趋平淡古雅”。于右任也评价此贴为:“松风流水,用笔婉转圆通,筋骨内含,深的运笔之法,含巧于朴,寄寄于正,神定意闲”。马凤坡先生创作的《毛体千字文》,取小草气势,一派平淡闲雅的神韵,尽洗狂草气势,尽去姿纵的用笔,结体、布局均取平淡雅静之意,如白浪河水清澈的缓流,沁人肺腑;如鱼翔浅底,闲静自由;如微风轻拂,心旷神怡;如饮甘泉,惬意自得,沁人神魄。细观《毛体千字文》,或许有一些怀素书法经典篇章的影子,徐徐展现。
从《毛体千字文》可以看出,马凤坡先生运腕、使笔以及气势已属书法高手。所谓“草即纵心奔放,复腕转蹙,悬管聚锋,起伏连卷,收揽吐纳”。 马凤坡先生掌握了毛体书法的基本法则,“转”不违笔意,基本上达到了“纵心奔放”,且具有“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马凤坡先生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曾说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文学创作,要具备“3+X”的基本要素,即个人修养、技艺、道德,加上思想、性格、情绪等诸多因素。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马凤坡先生的倾情大作《毛体千字文》不难看出,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与其文学修养、性格、思想境界、为人处世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正如清朝刘熙载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学既学养,指书法家的技法经验和相关修养;才,即才能,包括书法家的天赋、气质、禀性等;志,即志趣,书法家的人生理想追求和道德人格的升华,人品与书品的和谐发展。正因如此,亚州文化艺术家联合会秘书长钱诗贵先生曾为马凤坡先生题词:“德艺双馨,诗书德三宝,当代不可多得的书憻大家”。
与马凤坡先生其他毛体书法相比较,其《毛体千字文》更像是一坛陈年佳酿,所表现出的沉着理性、浑厚端庄,在其豪放纵逸、奇肆跌宕的书风之外开辟了全新的面目。最后补充一点,《毛体千字文》在河南三门峡第六届国际投资会议展出时,曾获得现场专家及国内外友人高度赞誉,这或许会给马凤坡先生的辛勤付出带来少许慰藉。